关防乡介绍

地名由来:因所辖区域而得名。关防乡,又名关防铺,档案记载,历史上称之仙鹤铺、官坊铺、仙河铺,清朝地志名为关防铺,为“籍险之关,以相防捍”,边关、要害防御之地。故而得名“关防”。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关防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8年1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关防乡2017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称号。

关防位于郧西西北边陲,东与本县店子镇、槐树林特场相连,南与陕西省旬阳县相接,西与湖北口回族乡相依,北与陕西省山阳县相邻,素有“楚之门户、秦之咽喉”之称,历代是兵家商贾必争之地,距县城120公里,全乡辖14个村,98个村民小组,4489户,17135人(其中农业人口16183人),劳动力8086人。现有党支部2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14个),党员437人(其中农村党员338人)。版图总面积207.1平方公里,现存耕地面积12704亩(其中水田2801亩),累计退耕还林8160亩。省道上湖(上津—湖北口)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全县四大河流之一的仙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最高海拔1830米,最低海拔400米,全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7℃,年平均降雨量400一800毫米,无霜期210天。农民拥有手机、程控电话共2120部,占总户数47%,实现了“上湖”路手机信号无缝隙覆盖。有线电视已覆盖9村1260户。乡村两级公路37条,156公里,公路通组率达99%,其中通村公路除大磨村外,全部拓宽硬化。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312万元,村组集体经济纯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3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453万元,居民非食品支出额达到810元。

该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现建有小型水电站4座(钟坪电站、龙洞包电站、白龙洞电站和黑龙洞电站),总装机1600千瓦/小时,正常情况年可发电200万千瓦/小时,产值48万元。其中牛心石段是一个天然的理想水电站坝址,有待于投资开发利用。经有关部门及专家勘察论证,蕴藏有丰富的金、锑、锰、铁、铅、锌、镁等有色金属20多种,主要分布在沙沟、总兵沟、一天门、回龙、包耳场、大磨、二天门等村一带。境内有丰富的木材、中药、板栗、油桐、核桃、柿子等林特产品,且分布广、品质优、产量丰,主要销往陕西、十堰等地。

近年来,始终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按照“集镇城市化,乡村集镇化”建设要求,本着经济适用、安全美观、节约资源和抗御灾害的原则,先后投资600万元,完成了鄂陕大道、集镇水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鄂陕大道为主的“两横两纵”商业区。集镇面积扩展到2.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359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1%。

历史沿革:

南北朝以来,关防和陕南古城长安属一个辖区,同属梁州所辖;明成化十二年归郧阳抚治郧阳府上津县,清朝初年归顺郧西县管辖;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曾是湖北第八督察署八区政务中心所在地,辖当时的金钱河、大坝河、八里川、大小星川、仙河流域等地区;1948年3月关防铺解放,成立上关县民主政府时,归属上关县;1949年5月撤上关县,镇安县政府迁回原址,恢复原郧西县辖境,复归郧西县;1951年,全县通过土改复查、民主建政后,调整为1镇11区177乡,为关防乡隶属第四区;1956年春,全县由1镇11区划为1个镇6个区,区以地名命名,第四区改为关防区,隶之;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建制,七里、狮子、店子、松树、牌楼、颜家、王家、前庄、关防九个小乡组成卫星人民公社,小乡改为管理区,隶属卫星公社关防管理区。

1959年5月,全县划为14个公社,均以驻地命名,卫星人民公社驻地关防,更名为关防公社;1961年3月,撤销大公社,全县建立13个区1个镇,下辖小公社,关防公社更名为关防区;1975年4月,“撤区并社”,全县划为24个公社,将关防、一天门、回龙、丁家坪四个小公社合并为关防公社。

1984年5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撤社并区建乡,政社分开,恢复区、乡名称,改大队为自然村,设关防区,下辖七里沟、狮子、上店子、松树、牌楼、颜家、前庄、关防铺,8个小乡;1987年9月,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撤区设乡,小乡并大乡,撤关防区,将一天门乡、回龙乡、丁家坪乡与关防铺乡合并为关防乡,辖21个村;2001年9月,全乡调整合并辖关防铺、沙沟、土地岭、总兵、周家坪、钟坪、一天门、蔡家场、回龙、大磨、包耳场、丁家坪、二天门、龙潭子等14村。

乡政府驻地为关防铺村。

关防乡周边行政区地图

十堰乡镇街道地图

十堰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