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介绍

地名由来:以境内的姜堰镇得名,姜堰镇以境内的防洪大堤“姜堰”得名。北宋时泰州商人姜仁惠、姜锷父子在此率民众筑堰抗洪,后人将其所修筑的大堤命名为“姜堰”。

2022年7月,姜堰区被确定为第二批江苏农村物流达标县。

2021年12月,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出炉,姜堰区位列第79位。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名单发布,姜堰区名列第68。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名单发布,姜堰区名列第72。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名单发布,姜堰区名列第72。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名单发布,姜堰区名列第84。

2021年9月,姜堰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第75名。

2021年8月,姜堰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地级市市辖区),位列第82位。

2021年9月,姜堰区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泰州市姜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之间,北纬32°20′~32°42′、东经119°48′~120°18′,地跨长江三角洲和里下河平原。东邻海安市,南接泰兴市,北毗兴化市东台市,西连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通扬运河贯穿其中部。南部地面高程4.50~6.50米,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地面高程2.50米,属江淮湖洼平原。2020年年末,全区总面积857.75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664.96平方千米、水面面积192.79平方千米。全区耕地面积4.22万公顷。

泰州市姜堰区地处亚热带北部,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主产水稻、三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香丝瓜、青椒、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河横大米”“三泰酱菜”等,养殖业主产猪、羊、鸡、鸭、鹅等,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特种养殖主要有彩豚、鹌鹑、银鱼等。境内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泰州市姜堰区地处亚热带北部,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农作物主产水稻、三麦、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有香丝瓜、青椒、食用菌等,绿色食品有“河横大米”“三泰酱菜”等,养殖业主产猪、羊、鸡、鸭、鹅等,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特种养殖主要有彩豚、鹌鹑、银鱼等。境内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姜堰是一座集水乡、湿地、生态、古镇为一体的旅游城市,是最具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

历史沿革:

姜堰由水而生,古时,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称“三水”。

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旋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

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仗义疏财,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保护了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古镇由此名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

姜堰属泰州。

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

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

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近代考古证实6800年前姜堰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了。

春秋战国时历属吴、越、楚。

楚时为海阳邑地,秦代属东海郡(一说九江郡)。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海陵县。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海陵为吴陵,武德七年复称海陵。

南唐元元年(937)升为泰州。

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

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70年,改属扬州地区,1983年扬州地区撤销,划属扬州市。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

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2012年12月,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

姜堰区周边行政区地图

泰州乡镇街道地图

泰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