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峪镇介绍

地名由来:

因镇人民政府驻马兰峪四村而得名。传因此地驻守过名叫马兰的边将,并在此处栽植些马兰花而得名。初名马兰谷营、马兰城、马兰峪,又因清道光年间在此建兰阳书院而名兰阳。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马兰峪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8年10月,马兰峪镇入选第二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基本介绍:

遵化市辖镇。1953年建马兰峪镇,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建马兰峪公社,1984年复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满族占83%。石(门)上(关)公路和堡(子店)东(陵)公路交会过境。辖马兰峪一村、马兰峪二村、马兰峪三村、马兰峪四村、马兰关一村、马兰关二村、马兰关三村、平山寨、上关、官房、黄土坡、石各庄、南吉峪、裕营房、峪河东、许家峪、侯家山、三合村、定营房、惠营房、现井、孙家洼、魏进河、东渤海寨、西渤海寨25个村委会和马兰峪镇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矿山、汽车配件、铁画等厂、矿。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板栗、苹果。镇政府驻地曾为清东陵承办事务衙门。古迹有明代永旺塔、清东陵惠陵。境内有上关水库,并已开辟成风景旅游区。1989年村镇建设被建设部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列入试点镇。

马兰峪,后唐(923—936年)属遵化县。隶属蓟州。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马兰峪镇以西修建孝陵后,这里成为守陵机关驻地,清道光年间建东陵最高学府---兰阳书院(故马兰峪镇又称兰阳镇)。那时马兰峪镇已成当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十九年(1930年)马兰峪划属兴隆县,1935年后是伪冀东兴隆县办事处和东陵地区管理处驻地。1945年解放后属遵化县马兰峪特别区。1950年2月,马兰峪划为四个行政村,即马兰峪一村、马兰峪二村、马兰峪三村、马兰峪四村。1953年4月,马兰峪镇被划为遵化县两个镇之一(另一个为城关镇),1957年6月,马兰峪建立中共遵化县委马兰峪工委和遵化县政府马兰峪办事处,下辖裕大、六合、新立、六盘营、马兰关、现井和马兰峪镇。1958年9月,马兰峪及所属六乡一镇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政、社合一”的“红旗人民公社”(全县共10个公社)。1961年4月,撤销大公社,分设东陵、南新城、营房、马兰峪公社。1984年6月,改建马兰峪镇人民政府;1989年4月,原营房满族乡撤销,并入马兰峪镇至今。

“兰阳”是马兰峪的别称。据说,因邻县的蓟县称“渔阳”,丰润县称“浭阳”,马兰峪中间为“兰”字,故称“兰阳”。清道光十一年九月初七,马兰镇总兵兼内务府总管大臣钟昌,上奏道光皇帝,要在马兰峪捐建书院一所、义学二处。皇帝准奏后,钟昌督率官、绅、士、商捐建了“兰阳书院”,为储存图书,培养人才之用。从此,“兰阳”之称便传扬。

马兰峪因北靠长城马兰关口,故此,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康熙在西部昌瑞山建陵后,此地才繁华兴旺起来,清东陵的总管内务府就设在马兰峪城里,从此,兰阳城便成了皇亲国戚落脚、文官武将留守、官商巨贾交易、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名胜古迹、离奇古怪的奇闻轶事、脍炙人口的“兰阳八景”以及闻名京东的风味小吃等。

上关湖旅游区

上关湖原名上关水库,位于遵化市马兰峪镇上关村,距遵化市24公里。北倚长城,东临汤泉,西连东陵。上关湖大坝的坝基,原系长城要塞——鲇鱼关。鲇鱼关,又称鲇鱼石、鲇鱼石关。因在关口南面有一个两亩大

历史沿革:

1945年解放后属遵化特别区;1953年建镇;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建立马兰峪公社;1984年改建马兰峪镇;1989年营房满族乡并入马兰峪镇至今。

马兰峪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唐山乡镇街道地图

唐山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