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古时泥瓦师傅在溪边建窖烧制砖瓦而得名。
瓦溪乡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北方向,地处东经108°38′至108°47′与北纬28°20′至28°30′之间,距松桃县城122公里,东与重庆市秀山县茅坡乡和塘坳乡接壤,西与重庆市酉阳县的南腰界乡、天山乡毗邻,南与本县甘龙镇相连,北与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相邻。辖9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6个民族共10286人。国道326线呈南北走向穿过瓦溪乡境内,是瓦溪乡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瓦溪乡地域广阔,境内群山环绕,地势高低起伏。最高处在岩桑坝村,海拔1470米,最低处的炉坪村的关子门,海拔只有470多米,境内绝对高差达1000米,平均海拔800米。河流二条共10公里,流域面积在0.8平方米以上的有一条。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瓦溪乡境内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
相关介绍
瓦溪乡总面积122.3平方公里。有耕地978公顷,其中田298公顷。有林地6975公顷,其中林地412公顷、灌木林地450公顷,疏林地494公顷、人造林地412公顷。自然资源丰富,目前有野猪、野山羊、野鸡、野兔、刺猬、钻山钾、野猫、蛇等野生动物;有白术、五陪子等野生名贵中药材;同时具有娃娃鱼等稀有鱼种,岩桑坝村有一定储量的铅锌矿。优质烤烟生产基地正在建成。2003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强农稳乡、基地强乡、科教兴乡”发展战略。结合本乡实际,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到2005年,瓦溪乡已发展成为全县唯一的万担烟叶生产乡(镇),同时瓦溪乡的炉坪村成为了全县唯一的烤烟生产千亩村,全乡人均烤烟收入达600元以上。经济发展
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6.194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万元,烟叶税69万元。共有8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510户农民种植烟叶,共种烟4010亩。烟叶收购量达60万斤,为该乡农民实现现金收入314万元,实现烟叶税收69万元。烤烟产业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找到了一条适合瓦溪乡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瓦溪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利用地区“十年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的大好时机,大力兴修水利。近两年,修建小山塘2个,小水池近100个,小水窖56个,管引5.3公里,解决了炉坪、瓦溪两个村近230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和烤烟生产用水问题。2007年建好了91口容积共为8517立方米的小水池,完成了5.3公里的管引工程。同时,未通公路的小沟村群众通过集资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开始动土修建小沟村公路。目前为此,还有岩桑坝村未动土修建通村公路。
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开创“三级联创”、“三创三强”、以“保生态、强产业、促发展、构和谐”为主题,把瓦溪打造成“优质烤烟大乡”、“休闲避暑之乡”、和“畜牧养殖之乡”。
烤烟产业蓬勃发展。到2005年,瓦溪乡已发展成为全县唯一的万担烟叶生产乡(镇),同时瓦溪乡的炉坪村成为了全县唯一的烤烟生产千亩村,全乡人均烤烟收入达600元以上。烤烟产业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找到了一条适合瓦溪乡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
此外,发展畜牧养殖大户35户;吉利烧石厂建成投产实现了瓦溪工业零突破;交溪红色生态旅游项目签约使瓦溪旅游业开发提到日事议程。
全乡各族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朝着构建小康、和谐瓦溪而努力奋斗
历史沿革:
1950年3月,设和平乡,属甘龙区。
1958年11月,改公社。
1967年,改革命委员会。
1984年3月,改称乡。
1985年1月,更名瓦溪乡。
1992年5月,建镇并乡撤区与十字乡合并为瓦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