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辖区内武钢、一冶于1955年兴建的15万平方米职工简易住宅区而得名“工人新村”。后因避免与江岸区工人新村重名而更名为工人村。
2022年3月,工人村街道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办事处驻建设十一路特1号,人口18864人,面积7.18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星光、兴和、三联、建十一路、凤凰山、桥头。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工人村街辖区属武昌县第九区楠姆乡。
1955年12月,因武钢建设的需要,在辖区内建成一批简易平房,供职工临时性居住。
1956年6月,建立新村一街、新村二街。
新村一街设在公路主干道的东面,新村二街设在路西,两街共设20个居民委员会。
工人村街的街办工业经济起步较早。
“文化大革命”初,为安置一批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的闲散人员就业,成立了“五七”生产自救组,缝纫组、修车组、火补胶组、理发组等一批生产厂、组相继出现。
1967年,成立工人村街综合服务部。
至70年代初,以上各生产组先后发展为6家街直属企业,即青山耐火材料厂、青山车船蓬垫厂、青山蓄电池厂、青山皮鞋厂、青山长虹铸造厂和青山江南金属结构厂。
其中青山蓄电池厂、青山车船蓬垫厂、青山皮鞋厂是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为解决残疾人就业安置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1971年7月,新村一街、新村二街合并,更名为新村街。
1977年10月,为方便群众生活和解决待业青年就业,成立6个副食代销点和2个废品收购站,归口街劳动服务站管理。
1980年10月,增设8个副食网点。
1981年,新村街更名为工人村街。
1982年,工人村街人口总数达到4.15万人,创历史最高。
1984年开始,工人村民居频繁向西迁移。
1993年开始,西迁人数大量增加,街内居民减少,居委会数量也开始减少。
原武钢、一冶、青山热电厂等单位的职工生活住地,逐步被平整为工业、企业用地。
1999年,由于人口大量西迁,居民委员会由原来的20个合并为13个。
2000年8月,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13个居委会合并成立6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