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街道介绍

地名由来:民国十九年(1930年),集宁县城中心建了一座南北走向的桥,取名“白洋桥”。以桥为界划分为桥东、桥西两个区片。1949年,拆除该桥后,以平绥铁路(现京包铁路线)为界,仍称桥东、桥西。因辖区位于桥东,由此得名。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桥东街道辖区东起建设街,西至京包铁路线,南起沙河渠,北至恩和大街、六马路、总面积2.3平方公里,总户数8146户,总人口21462人。街道下设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居民小组19个。有12个党支部,党员118名。驻片单位78个,其中市级精神文明单位15个,区级精神文明单位7个;市级精神文明单位9个,区级标兵精神文明单位14个。

桥东街道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下辖街道。近年来,桥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认真践行“-”重要思想,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稳步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

一是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不断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了城市扶困和社会救助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修建公厕,疏通下水,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站等,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服务群众,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狠抓再就业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再就业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多次详细的摸底,及时掌握下岗职工的生活情况。针对下岗再就业难的问题,街道党工委制定出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的领导干部包扶社区制度,指导社区抓好再就业工作。结合部分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就业渠道困难的实际,举办了多期下岗职工就业培训班,聘请专人进行讲课,培训人员达150多人次。党工委、办事处还积极与就业、城管部门经常联系,安置下岗职工。在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也积极行动,筹办社区实体,在发展社区经济的同时,安置企业下岗职工。南站社区办起了学前班,东民建社区办起少儿托管中心,联通社区办起了沸点歌舞健身中心,东民建、映山社区办起了老年活动中心,九龙、东民建、南站、映山、联通等社区先后办起物业管理站,光明街、映山社区办起社区医疗服务站,安排了一大批下岗职工,使他们实现了再就业。

三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辖区精神文明程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辖区内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在居民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开展创建学习型街道、社区、家庭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创建文明街(路)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高民建路、恩和大街、怀远路的创建成果,并把文明街(路)创建活动延伸到乌兰路、光明路,同时重点加大了小街巷治理力度,对南马桥、东沙河、九龙街三条小街巷进行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按照市委、政府的部署,彻底整治了城市公共设施和街道两侧建筑物乱涂乱贴的“牛皮癣”,共清理非法广告多条,清理面积达600多平米,彻底清除了34条小街巷的128吨垃圾。围绕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带头作表率,自觉树立公仆形象,继续开展机关良好形象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的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了社区绿化工作,在辖区内种树、种花、种草。同时开展了警务、公民道德、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六进社区”活动。

在街道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街道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2000年被市委、政府评为“发展乡街企业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被市委、政府授予“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特别奖”、“全面完成职能职责目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2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军分区评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政府评为“2002年度工作责任目标优胜奖”、“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桥东街道周边行政区地图

乌兰察布乡镇街道地图

乌兰察布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