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羌镇介绍

地名由来:阿羌,维吾尔语,意为沟岔;因阿羌镇处于山区而得名。

位于县城南面96公里处,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山与沙漠占总面积的90%以上,平均海拔3100米。2002年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乡。下辖4个行政村、5个村民小组、29个牧点。全乡现有人口1169人,均为维吾尔族。气候干燥多雾少雨,平均年降水量157毫米,年蒸发量2308毫米,无霜期为120天,1月最低气温-20℃,7月最高气温36℃,一般风力4-5级,最大风力12级。全乡为半牧半农经济,草场为131.25万亩,主要以根系粗壮、枝叶小、腊质多的芨芨、蒿草、黑刺等,现有耕地3047亩,主要种植饲草(苜蓿)、豌豆、青稞、小麦等,无自然林木,有人工林2.8万株。乡境内主要山脉为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如铜、锌矿石、玉石等,主要河流14条,湖14个。境内野生动物有盘羊、青羊、狼、雪鸡、牦牛、骆驼等。

目前,全乡七站八所健全。乡有综合学校一所,教师29人,学生273人,小学6个年级7个班159人,初中3班114人;小学喀特勒什分校2个班37人;各村均已解决了照明用电,各村都有电视发射器一台,广播发射接收器一台;乡卫生院一所,职工11人,病房2间,床位8张;全乡有文化站一个,建筑面积300m2;邮电所一个,职工1人,安装有卫星电话。治保会4个20人,调委会4个23人;村联防队4个36人,重点人口3名。

近年来,阿羌乡把牧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确立了“立草为业,养加结合,依托资源,加快发展”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和“一个依托、两个帮扶,三个产业,四个目标”的“1234”经济发展战略。即依托矿产资源,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深入开展“二帮一”党员联系富裕户共同帮助贫困户的“结富帮困”活动;做大做强草业、地毯业、矿业三个产业;对山羊、驴、绵羊、牦牛进行品种改良,实现人均3亩草,人均圈养6只羊,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思路就是出路,思路清析的乡党委、政府在县委确定的“3821”经济发展战略上,结合本乡实际,找准了乡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2003年,阿羌乡牲畜存栏已由2002年的39979头(只)增加到2003年的44449头(只),增长了10.6%。牲畜成活率由2002年的78%提高到现在的93%,羊羔成活率和存栏数都达到了历史较好水平。

历史沿革:

1950年,属牧区。

1958年,成立阿羌牧业公社。

1962年,划为阿羌大队。

1981年,阿羌大队改为阿羌公社。

1984年,阿羌公社改阿羌乡。

2016年,阿羌乡撤乡设镇,改为阿羌镇。

阿羌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巴音郭楞州乡镇街道地图

巴音郭楞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