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湖淌村位于太阳河中南部,东与金峰山村连界,西与宝塔岩村相连,南与柑树垭村毗邻,北与青树子存接壤。国土面积42.3平方公里,辖秋谷坪、铁厂坝、厚坪、七星坪、石鼻龙、欧家湾、猫儿洲八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茅湖淌。2013年全村597户,2214人,劳动力1550人,有耕地面积5129亩,其中水田155亩,人均耕地2.32亩,有林地30597亩,人均林地13.82亩,境内村民多由“湖广填四川”时迁徙而来的汉族、土家族杂居地。
“湖”土家语意为山间小平地,茅湖淌村因而故名。
民国时期,1921年至1930年恩施县在茅湖设团防管辖地为现茅湖淌村、汇水、龙潭湾至柑树垭、干溪河、灯盏窝、下午园、茅湖淌、欧家湾、猫子槽、龙潭湾为第一保,干溪河、灯盏窝为第二保,厚坪为第三保,秋谷坪为第四保,杉木村、下午园为五保;1931年至1940年设恩施县第四区茅湖联保办公室,后改为恩施县第四区第62保、63保、64保(1937年为干茅乡);1941年至1949年10月并入太阳乡,为太阳乡第七保、八保、九保;1949年11月——12月沿习旧保甲制稳定社会;1950年成立茅湖淌农协会,后改茅湖村;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后成立茅湖、厚坪、汇水乡;1953年汇水划入杉木区;1956年在乡下辖地建立成立高级社;1958年茅湖乡改为茅湖大队;1969年改为毛湖管理区;1961年改为茅湖公社,撤勇士大队,一生产队并入丰富大队,二、三、四生产队并入石龙大队,苗州与中心合并为永红大队;1975年7月茅湖公社改为茅湖管理区,辖永红、友谊、丰富、红星四个大队;1984年6月区乡体制改革,成立茅湖淌乡,辖茅湖淌、厚坪、秋谷坪、石鼻龙4个村;1997年1月太阳区改为太阳河乡,乡下设管理区,茅湖淌合并到干树垭管理区;2002年10月合村并组,原茅湖淌管理区和汇水村的1.2.3.4组合并为茅湖淌村。
茅湖淌村境内为碳酸岩,高山丘地带,最高点在南坡,海拔1450米,全境耕地以小平地、槽、洼地居多,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层厚,适宜玉米、水稻、烟叶生长,是太阳河乡烟叶产出大村。最低点位于吉家坡,海拔1100米,有铅锌矿,可供小型企业开发;境内森林资源以阔叶林为主,以针叶林为辅,用材林以刺杉、柳杉、马尾松、锥栗、花楸等为主,其余为薪炭林;境内地处岩溶地带,无河流,缺乏水源,2013年粮食作物复种面积6472亩,粮食总产1471.16吨,人平粮食665公斤,经济作物复种面积5751亩,其中烟叶2700亩,产量249.48吨,1103万元,人平烟叶收入4982元,生猪出栏5181头,牛553头,羊2908只,活鸡17477羽,农村经济总收入187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75元。
境内有一条通村水泥路,各组均通公路,农户用电率100%,移动通讯覆盖率95%,管道引水入户率50%,80%农户住进新房。
信息来源:恩施市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茅湖淌村附近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家女儿城、恩施龙鳞宫、龙麟宫等旅游景点,有板桥党参、恩施玉露、恩施青钱柳、恩施马铃薯、恩施紫油厚朴、恩施黑猪肉等特产,有撒尔嗬、恩施傩戏、恩施板凳龙、太阳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恩施灯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