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赤水”,指赤水圩。古时旴水流经该处,河窄水深,清冽如银,故雅称银溪,亦称白水。因是赣闽孔道,“四方行旅所聚”而成圩镇,称白水圩;1931年苏区建立红色政权时,为示赤化,改“白水”为“赤水”。
2014年7月,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授予赤水镇第七批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赤水镇包括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125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年底,赤水镇辖区共有户籍人口23277人,常住人口16518人。赤水镇镇区即赤水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和因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管理的周边区域,镇区规划控制区域范围面积约为284.21公顷。
赤水镇古称银溪,亦称白水,取旴水流经此处,“清澈如银,眉须可鉴”之意。苏维埃时期,改“白水”为“赤水”。自古以来,赤水镇以民风淳朴、居民和谐著名,是典型的“江南山水之乡”小镇,镇内山多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份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石良、上坪、天咀三村竹木资源丰富,大禾有釉土,古源有云母,姚家坊为板栗生产地,枫岭李子质好、粒大、味甜带酸,回辛生姜肥壮、肉厚、辣味好,留田、沈坊一带石山形状奇特,风景优美,大禾定心寺声名远播于闽西、赣南,莲神太子庙会为莲文化重要内容,古源大片摩崖石刻的古文字符号吸引着大批观光游客,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且赤水镇文化历史悠久,古迹较多。在留田村分布着形状奇特的石山,当地人按照它们的形状取名为马鞍砦、雷公砦、牛心砦、摇篮砦、田螺砦、蛤蟆砦,加上草茂林密,风景十分优美;大禾村有一座千年古寺——定心寺,是广昌著名佛寺之一,声名远传闽西、赣南等地;大禾的莲神太子庙,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庙会活动,成为广昌莲文化重要内容之一;古源村大片摩崖石刻,上坪村古人类脚印,均具有极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镇区的张家祠堂始建于清朝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保存完好,完美地再现了清朝末年大户人家的起居生活与当时的人文特色景观。
赤水镇是广昌县南部经济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工贸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创建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小城镇,成为体现21世纪江西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现代农贸型小城镇。赤水镇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水稻、白莲、茶树菇种植是赤水镇的主要产业。并且依托赤水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如留田村的铁皮石斛种植产业、回辛村的火龙果种植产业、大禾村金银花种植产业、天咀村的林下经济等。
赤水镇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越来越迅速,为完善赤水镇公共基础设施,赤水镇在镇域内的中学、小学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学条件;完善镇卫生院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打造更加优越的医护环境;建设镇中心养老院,使“老有所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这一美好愿望进一步实现;打造更加完善、覆盖面更加广泛的污水处理系统,使镇区污水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规划建设更加方便、简洁的交通网,打造镇“环城式”交通。
定心寺
定心寺位于赤水镇大禾村,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几经兴废,重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房屋面积1000余平方米,至今保留唐宋建筑风格,是广昌保存下来的千年古寺之一,为地区重点宗教
莲神太子庙
莲神太子庙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大禾村,庙里供奉着“莲神七太子”塑像。庙正门两侧书写三幅对联:“庙貌垂千古,威灵镇四方”;“莲花广织田地锦,仙子深通世人情”;“神妙香缘联闽粤,太和气象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置白水镇,属广昌县监南里。
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1月建立苏维埃赤水区,1933年7月属赤水县,1934年初属广赤县,10月复属广昌县。
1948年复称白水镇。
1949年10月设白水区;1953年改称赤水区。
1958年成立赤水人民公社;1984年6月更名为赤水乡。
1985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赤水乡设立赤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