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庄村地处莱钢集团东邻,汶河上游,磨石山脚下,距黄庄镇政府500米。南与丈八丘相接,东与刘家庄、黄庄相邻,北为里辛茶峪村,西靠磨石山。人口535人,耕地面积为318亩。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初年(1368年),马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故名马家庄。村中现有马、孙、何3姓,其中马、孙两姓人口居多。马家庄村建村已600多年,村民不分宗族、贫富,世代和睦相处,以耕种为主。
据《蒙阴县志》载:民国初年(1912年)为蒙阴县北一区.下设9社,马家庄村为西舜圣社;1939年黄庄一带成立了人民政权,1940年归新泰县管辖;1942年划归博莱县;1945年5月划归沂源县;1991年划归莱芜市;1993年1月莱芜升为地级市,属钢城区黄庄镇管辖。
马家庄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军参战,先后有5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成为革命烈士。
20世纪70年代,马家庄村便改变了古时传统的种植模式,在磨石山上发展果园200多亩;打机井引水上山,垫河造田.1999年春,马家庄村两委为解决1人畜吃水的困难,投资30余万元,打深水井一眼,在村中央修筑高16米蓄水90立方的水塔一座,并引水入户,从此彻底解决了全村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村民们高兴地称这座水塔为“为民塔”、“救命塔”。随着莱钢的建设,村里组成了小工连、小车队、毛驴车队,为莱钢建设服务,村民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借靠近莱钢的有利条件,农副并举,马家庄人开始富了起来,成了黄庄镇的首富村。
改革开放以来,不甘寂寞的马家庄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全村有20余人弃农经商,有2家搞客运,5家搞货运,剩余劳力外出打工,几年0现了多家“万元户”、“10万元户”。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马家庄人敢为人先。马相奎建起了大型奶牛场,拥有奶牛50头,日产牛奶1500斤,后又引进了先进设备,实现了产销一条龙,经济效益年年翻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莱芜市委市府招商引资的感召下,马家庄村已引进晨光责任有限公司、九州华林责任有限公司、鹏程物资有限公司、莱钢加油站、徐家牛肉店等6家企业,带动了马家庄的经济发展,激活了一方经济。如今村民建起大型养鸡场的有4户,每年每户养鸡达3万只,纯收入2万余元;建起蔬菜温室大棚10个,每天向莱钢输送蔬菜超万斤;大型养猪户也迅速发展起来。全村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年人均收入达3209元。随着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家家户户住进了新房,安上了电灯、电话、有线电视,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舒心日子。
马家庄村一向重视教育事业,把孩子受教育当成大事来抓。自1985年以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978年黄庄公社建联办中学时,村里投资近万元;1985年黄庄镇建设中心小学,共投资2万余元;1986年黄庄扩建第二中学时,该村又投资4万余元。这些举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连续10年该村被评为黄庄镇尊师重教先进单位。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21人先后考取了大中专院校,为本村争得了荣誉。
马家庄村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立足本村实际,制定了符合本村的发展规划。工业、农业、养殖业、文化教育、招商引资等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安居乐业。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马家庄村附近有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岭村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双烤肉等特产,有莱芜梆子、花鼓锣子、鼓子秧歌、济南羽毛画、章丘芯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