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科村位于莱城东北49公里、西北距镇政府茶业口5.5公里处。村东部与淄博市博山区乐疃镇的池子村搭界,北部与博山区的下虎村接壤,西面是下宅科村,南边与尧舜、上石城村相邻。地处山区,土地面积518亩,山场面积3100多亩,635口人。
据《李氏谱》记载: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李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村民热爱家园,认为是求取功名之风水宝地,遂取名宅科,因重名故改为上宅科。现村0有五姓,即范、李、高、常、张。除李姓外,其余四姓,分别由章丘、淄博自明、清时期陆续迁来,五姓中以范、李两姓人口居多,占总人口的60%之多。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上宅科”。据《茶业史志》记载,抗日战争初期,上宅科村隶属莱芜县第七区(雪野区);1942年6月,上宅科村划为淄川县新六区;1946年2月,上宅科村由淄川县回归莱芜县;1951年3月,上宅科村隶属第十一区;1955年10月属茶业区管辖;1959年3月人民公社成立,上宅科村划归茶业人民公社;1984年3月茶业公社改为茶业办事处,上宅科隶属花林乡;1985年11月,撤处并乡,上宅科隶属茶业口乡;2001年成立茶业口镇,上宅科村隶属茶业口镇。
上宅科村素以村风淳朴,安定祥和而被世人称道。该村连续几十年,无重大刑事案件,一直是乡里的“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安子沟水库始建于1968年,于1975年全部竣工,在茶业口镇属第二大水库。其坝高12米,呈弓形,用石块混凝土建成,共蓄水8万立方米之多。修建南北两条水渠达4千米,浇灌土地达130亩。由于水渠多年失修,渗漏水特别严重,因此一水只浇一遍地。村两委决心改造水渠。2002年春天,在新任支部书记常奎利的带动下,贷款1.8万元,东借西凑3.2万元,买来水泥50吨,8寸、6寸、4寸塑料管2000米,从4月1日开始,以出义务工的方式,展开修渠大战。会战中村干部和党员把最坚硬的凿石地段留给自己,工程进展顺利。与此同时,村民30户一伙,40户一团,自愿联合开挖山泉,利用山势落差把饮用的自来水一并埋入灌区管道,实现了一道多用。村民干劲高涨,仅一个月就投入工日1300个,完成土石1.5万方。至5月8日,全村顺利实现了扩大水浇地70亩,使水浇地达到200亩,216户村民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
上宅科村人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村内设有一所五年制完全小学。1978年村里投资新建,并于当年搬进新校,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配备齐全。从恢复高考至今,全村共考取大中专生35人。
上宅科村富裕起来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日益强烈。村民在重大节日或闲暇时节,就自发组织“宅科莱芜梆子剧团”和“卡拉OK歌舞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演员们自编自导自演,歌颂党的富民政策,从而充实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素质。
上宅科村的建设离不开宅科人的努力,他们团结一心共谋发展,正以勤劳的双手编织着更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宅科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