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城区人口数量为57.47万人,位列晋城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51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城区上榜。
2019年3月,城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8年8月,城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5年3月,城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城区是山西省晋城市市辖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之交,为晋城市腹心地带,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城区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2010年城区人口近50万人。下辖7个街道,1个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88个社区,67个行政村。是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为中原经济区、山西省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泽州鼓书、泽州四弦书、上党梆子等。
晋城市城区,
最早有人类活动的时间,大致可追溯至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高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定居。是隋代著名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诸宫调发明者孔三传、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卜、明代大臣张昺、中将王继堂、著名深海潜水员刘开周等著名人物的故里。
尧、舜、禹时期,《禹贡》记载曰为冀州之域,且属“帝都畿内”。传说中的尧封丹朱、蚩尤冶铁、愚公移山、有凤来栖等古老神话均兴于此。
夏、商、周属冀州,夏末,商汤讨伐夏桀,夏桀居住在天门,后迁于垂都(天门即晋城市著名关隘天井关,垂都即高都故城,以产垂棘之壁而著称)。
春秋时期,其地名高都,为赤狄翟人铎辰所杂处。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晋文公纳周襄王,以避昭叔之难。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翟,以求东道。文公勤王始振霸声得襄王之赐,始启南阳(今沁阳一带)。是冬即取原国(济源西北),拓开本境至南阳的通道。
周襄王二十八(前624),《吕氏春秋》载晋侯西伐巴蜀(今汾阳),迁巴子于高都
周成候十六年,赵、魏、韩三家置晋静公于晋国端氏邑(今晋城市沁水端氏镇),后又迁晋静公于高都邑祭祀,而后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初属魏国,后属韩国、赵国。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将白起伐韩,攻取野王,上党郡守冯亭以17郡邑归赵。秦庄襄王元年,大将蒙敖讨伐魏国,取高都。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36郡,置高都县,属上党郡。
汉代至于曹魏时期,晋城市分属平阳、河内、上党三郡,城区属上党郡高都县。
东晋太元中年(386年),五胡乱华,西燕慕容永割上党南部地区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本境属建兴郡。
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属建州高都郡,治高都城,为州治。
北齐,仍属建州高都郡,为州治
北周,废州制为郡制,属高平郡,为郡治丹川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制复为州制,建州改为泽州,仍为丹川县,为泽州州治。
隋大业三年,复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本境为长平郡高都县。
隋义宁二年,复改为泽州丹川县。
唐武德元年,分置盖州、建州、泽州三州,本境分属建州、盖州,均为州治。
唐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为泽州,本境为泽州晋城。
唐天宝二年,泽州改称高平郡,属高平郡,乾元初年复称泽州,属泽州,均为郡治和州治。
唐天佑二年,属泽州,为州治丹川县,隶属河东道,后改隶昭仪节度使、昭仪军。会昌三年,爆发刘禛之叛,李德裕率军讨伐,割泽州隶于河阳节度等。
五代时期,属泽州,仍为州治,先后隶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各朝。
后唐元年,复称泽州晋城,宋、金、元、明历代因之。
宋代,属泽州,隶河东路。
金天会六年,泽州改南泽州,属南泽州,隶河东南路。
金天德元年,复属泽州,仍隶河东南路。
金元光二年,泽州升忠昌军,属忠昌军节度使。
元代,仍属泽州,隶属平阳路、晋宁路,河东山西道政廉访司,属“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属泽州(直隶州),州治晋城省入泽州,本境即为州治,直隶山西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属泽州府,设本境为泽州府所辖凤台县,为泽州府府治。
民国二年,撤销泽州府,府治凤台复称晋城,泽州府所辖五县均隶属于冀宁道,民国十七年,冀宁道撤销,直隶于山西省。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了抗日革0据地。分设晋(城)沁(阳)、晋(城)东、晋(城)北三县,分别隶属于太岳四专、太行八专抗日革0据地领导。
1945年4月28日,全境解放,恢复建制。
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兼置晋城市,1949年8月撤销。
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1958年3月,高平、陵川两县并入,1958年7月陵川县分设,1961年5月高平县分设。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
1983年7月,为晋城市城区,仍归晋东南地区领导。
1985年5月,为晋城市城区,由晋城市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