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洋屯村被命名为2021年度福建省森林村庄。
2021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洋屯村为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洋屯村概况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洋屯村地处川石乡偏东部,东经118°46′52″,北纬27°14′43″,村部海拔191.4米。距川石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北与边溪交界,东与后洋、徐布村接壤,西和南部与厚山村毗邻。洋屯村地处通往徐布、边溪、厚山的三叉路口。左边公路直通徐布、后坪,一条古官道经菲仔坑通禾洋、杨源;右边公路直通后洋、边溪,一条古官道直通政和城关,交通便利。
[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1214.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9.9公顷,水田94.8公顷,旱地15公顷,有林地900.5公顷。下辖洋屯、水东、白云洋、下屯、南安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412户,1680人口,2012年人均收入4800元。
[历史沿革]洋屯隶属川石里。民国23年1月,洋屯设闾,称洋屯闾,隶属川石乡,下设若干个邻。民国24年,撤销闾邻制,实行保甲制,洋屯设保,称洋屯保,隶属厚山联保办公处。民国29年,撤保立乡,洋屯保隶属川石乡。民国36年6月,调整保甲数,川石乡共辖15个保140个甲。洋屯保隶属川石乡,下辖洋屯、大际、下屯、白云、水东、岭源等自然村共12个甲。1949年5月13日,建瓯城解放。8月之前,沿用保甲制。8月,设立区级政权。洋屯保隶属后洋乡。1950年1月,废除保甲制,改保为村或自然村,称洋屯村。1954年7月,洋屯、水东、白云洋、下屯、大际、南安等6个自然村从后洋乡析出,单独组建乡,称洋屯乡,隶属十一区,下辖6个自然村。1956年2月,洋屯乡撤销,并入徐布乡。同年10月,洋屯等6个自然村又从徐布乡析出,复立洋屯乡,隶属东游区。1958年3月,撤销洋屯乡,并入后洋乡,隶属东游区。7月,撤销区公所,按地域划分片。洋屯村隶属后洋乡。1963年7月,洋屯(包括水东、白云洋、下屯、南安等)从后洋大队析出,单独成立洋屯大队,隶属川石公社,下辖水东、白云洋、下屯、洋屯、南安等共8个生产小队。1984年6月1日,撤销洋屯大队,成立洋屯村民委员会,隶属川石乡人民政府,下辖8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白云寺地处白云岗顶上。风光旎丽,有风洞、热洞、蝙蝠洞,还有一棵千年紫荆树、一块千年古碑、一座千年古刹,外加一池永不枯渴的千年泉水,是朝拜、观光、游览、避暑的好去处。
境内水系交错,主要有边溪涧、北坑涧、岭元涧、后洋涧、中溪涧,先后汇聚于下屯溪,流经洋屯与徐布溪一同汇入玉溪河。20世纪70年代前,洋屯以内的木材全靠玉溪水运出境。其中下屯溪发源于歪咀峰脉,流经北坑、水东、下屯至洋屯,全长8.5千米,集雨面积39平方千米,枯水流量为0.156立方米/秒。
2005年末,全村保留完小一所,开设1—5年级5个班,学生86人,教师7人。校园占地面积15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2平方米。在20世纪70—80年代,洋屯村村办小学,还开设初中班。共办初完小学5所,开设1—7年级(初一、初二)13个班,教师20人,在校学生32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98%以上。
[物产经济]洋屯村属乡内一般产粮区,粮食总产居中等水平。种植多元化有水稻、玉米豆类杂粮、花生、甘蔗、烤烟、瓜类、茶叶、柑桔、杨梅、桃梨等小杂果、毛竹、笋干、锥栗、香菇、竹荪等。其中锥栗、椮油(山茶油)、茶叶、柑桔和毛竹林发展尤猛,已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产业。
洋屯村附近有建瓯根雕城、双龙戏珠酒业、湖头村、迪口葡萄风情小镇、擎天岩、黄华山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建泽泻、建瓯锥栗、建瓯北苑贡茶、东峰矮脚乌龙、建瓯笋干、建瓯板鸭等特产,有中幡(建瓯挑幡)、建瓯唱曲子、建瓯弓鱼技艺、建瓯北苑御茶制作技艺、政和四平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