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地名由来: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始设方城县,明洪武初并入裕州,1913年设县,因方城山得名;春秋楚文王以缯关为中心修长城设关塞,称为方城,因其基础为方形得名,秦汉把关塞及长城所在的长山称方城山。
2022年8月,方城县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2年1月,方城县入选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
2021年9月,方城县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方城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方城县人口数量为87.4万人,位列南阳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2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74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方城县位列第431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方城县上榜。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经112°38′~113°24′,北纬33°04′~33°37′。东邻舞钢区、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
二、自然特征
素称“五界一口”,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缺口。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760.3米,最低海拔108米,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7%、22%、31%。境内有河流70余条,年均气温14.4℃,年均日照209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803.9毫米,无霜期220天。
三、政区沿革
夏商时属豫州;西周属缯、申;春秋战国属楚;秦置阳城县,属地阳郡;西汉为堵阳县,属荆州南阳郡;东汉、三国、西晋因之;北魏置方城县,属襄阳郡;隋唐宋仍为方城县,属唐州;金置裕州,属南京路;元明清仍为裕州,属南阳府;民国时为方城县,属汝阳道,后直隶河南省;建国后仍称方城县至今。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