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此地四面环山,地形如窝。

2021年3月,老窝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老窝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老窝火腿)。

2019年7月,老窝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泸水县老窝白族乡是怒江州三个民族乡之一,地处怒江东岸,碧罗雪山南缘,处于六库镇与漕涧镇之间,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44′至26°05′,东经90°56′至90°09′,北连兰坪,东接云龙县旧州、表村,南与云龙县漕涧镇接壤,西连州府六库,乡政府驻地距州府六库24公里,是怒江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全乡共辖6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荣华村、中元村、崇仁村、老窝村、银坡村、云西村),67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12.33平方公里。2005年,全乡共有3274户14448人,其中党员449人,预备党员18名,入党积极分子41人。全乡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05.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元;粮食总产457.8万公斤,人均有粮338公斤;贫困人口占全乡农业人口的比重1.53%;大小牲畜存栏21520头(匹、只),肉类总产量达883.36吨;禽蛋总产量同步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3万元;农民负担控制在4%以内。

老窝乡地形地貌复杂,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和各种外力冲击,形成了起伏明显、盆岭相间的侵蚀、溶蚀、岩溶和山地地质地貌,境内群山屹立、冈峦起伏,山间布有高原山地,河谷地和山间盆地,地势东北偏高西南略低,最高海拔3606米,最低海拔1080米,主要山脉有凤凰山、志奔山、黑山,主要河流有老窝河、响水河和冲江河。气候呈半山区垂直分布湿带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4-16℃,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数为2500小时,雨量集中,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一半,霜期为100-120天,年高山积雪2-3个月,干湿季节分明,风力0-5级。

老窝乡“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按照县委提出的“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镇”的发展战略和“依托两大优势,构建三带经济,加快五个对接,推进七项产业”的工作要求,结合老窝乡实际,着力培育“三大产业”,认真抓好“三项工作”,重点实施“四千四万”工程,按照“五区、三线、一城镇”的总体布局加快工业基地建设,力争实现“两大目标”。着力培育“三大产业”,即:培育火腿加工产业、林果种植产业和硅电开发产业;抓好“三项工作”,就是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抓好劳务经济工作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四千四万”工程,即:高产栽培五千亩洋芋、两千亩蔬菜、三千亩豆类、两千亩油菜.。

历史沿革:

唐初时期,属尹州郡。

南诏政权时期,属剑川节度地。

元代,属云龙甸军民府,隶金齿宣抚司。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全境为老窝土司所辖,隶属大理府云龙州。

清末,逐步实行改土归流,脱离土司统治。

民国二年(1913年),属云龙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旧州同设为云龙县第四区。

老窝境设区办事处,下分设6保、40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裁区设乡,与表村合设为归里乡。

1950年,与旧州同为云龙县第三区。

1953年,与漕润合设云龙县第四区,老窝境称三元片,村改乡。

1954年3月,第四区划归泸水县。

1958年4月,撤区并乡,老窝设三元大乡,原6乡均改管理区,下分14大队。

1961年,三元公社调整为16大队,下分65生产队。

1962年9月,三元公社撤并漕洞区,三元片调整为6小公社(大队级)。

1974年8月,成立老窝公社,辖6生产大队、54生产队。

1978年11月1日,划归泸水县,仍设老窝公社,调增为62生产队。

1979年2月,六库公社段家寨大队茅草坪一、二2生产队划人老窝公社,归银坡大队辖。

1984年,恢复区乡体制,改为老窝区,生产大队改乡。

1988年,老窝区改老窝白族乡。

2011年7月15日,老窝白族乡改老窝镇。

老窝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怒江州乡镇街道地图

怒江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