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因驻地傍有一深潭,其中有一石似狗状,称浸狗潭。因感不雅,俗成浸潭,明嘉靖年间始有人经商,民国发展成圩,镇因圩名。
荣誉排行:
2023年4月,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创建单位名单出炉,浸潭镇在列。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浸潭镇人口数量为6.34万人,位列清新区各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基本介绍:
浸潭镇位于清新县西北部,东与英德市九龙镇为邻,南通往县城,西与广宁县交界,北连石潭镇通往阳山、连州,是全省首批规划的中心镇之一,距离清新县城56公里、广州市120公里,省道114线、G107国道、清连一级公路(目前正在进行高速化改造)平行贯穿全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行政区域面积464.9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有592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总人口102200人。全镇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占99%以上,仅有极少数是壮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耕地面积37463亩,其中水田28400亩。25度坡可开发山地7.8万亩,宜林山地36万亩,有林面积38万亩,森林覆盖率54.5%。
我镇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东、北部为石灰岩,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河谷平原是一个众水汇聚的集水盆地。气候属较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雨量较少。年平均气温21.6℃,最高温38.7℃,最低温5℃。日照时数1680小时。年降雨量1774.7毫米。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稀土、高岭土、铅锌矿、大理石、石英硅、火山灰、瓷泥、铁矿、矿泉等二十多个品种。
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5万千瓦,已开发龙须带电站、高车二级电站、大滩电站、大罗山电站、东风电站、马田电站等43000千瓦,尚有7000千瓦待开发。
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主要有总投资1.2亿元的桃源生态旅游风景区,千奇百态的地下溶洞六甲“金龙洞”,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50多年历史的被称为“广东第一桥”的普济桥等。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圩镇现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近年先后开发了大东岗、大湾岗、黄沙坝、木材站、车站等商住区,建起了“金三角”商住楼、林业站商住楼、工商市场商住楼、水电所商住楼、供电所商住楼、卫生院综合大楼、信用社大楼、政府办公大楼、第一教师新村、第二教师新村、文化大楼、农业银行大楼等,圩镇规模急剧扩大,各类大小商店近1000家,设有工商、税务、文化、广播电视、邮政、电信、银行、信用社、医院、中小学校等。2002年我镇还被省规划为全省270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镇之一。今后,我镇将以“山水旅游乡镇”的定位,按照“一河两岸”的总体规划,规划建设圩镇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4.5万人。
文心迳村
文心迳村位于清新县浸潭镇大树墩村委会文心迳村,相传为南宋状元邹应龙后裔聚居地,村域面积0.21平方公里。村边山势连绵起伏,蜿蜒而上,在苍松翠柏中节节朝拥,好像一条民间传说中的蟠龙。半山腰上有
下迳古村
下迳村位于清新县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下迳村,村域面积0.19平方公里。从村道走进下迳村,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村庄三面环山,聚气藏风。村后,一座突屹高矗的山峰,好似一部正在阅读的巨型天书
历史沿革:
明属水池乡,清初属滨属池水乡,清光绪十四年建滨属浸潭安良分局,民国设滨江区浸潭乡,1950年属第七区,1951年建第十七区,1955年改十七区为浸潭区,1957年9月撤区设乡。
1958年8月开始公社运动,同年10月,由浸潭、石潭合并成立上游人民公社,1959年6月成立浸潭人民公社。
1983年冬公社改区,1986年撤区建镇。
2004年5月14日,县撤销桃源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浸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