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绿华”取自崇明历史上曾有“东西绿华山”之说,同时取“绿色常青、美丽富饶、生机勃勃”之意。
2021年8月,绿华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绿华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4月,绿华镇被命名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
2018年5月,绿华镇被命名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文明镇。
2012年11月,农业部认定绿华镇为第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飞岛柑橘)。
2010年3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绿华镇201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概况】绿华镇地处崇明岛西南端,70年代初围垦于长江滩涂,全镇辖区面积3745公顷,耕地面积1858公顷;总人口9267人,现有7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703户。绿华以柑桔为主的林果面积共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绿华水系发达,河网纵横,全镇共有县级大河3条段,全长13公里;镇级横河23条,全长51公里;泯沟514条,全长260公里;西部建有上海规模最大的崇西水闸,东南部拥有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明珠湖。绿华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增加值155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217元。
【农业】近年来,绿华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结构调整的路子,将原来发展“万亩粮田、万亩果树、万亩蔬菜”基地的思路,调整为重点发展“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蟹鱼养殖、中药材生产”四大板块;在绿化结构上实施调绿增效益,从发展常规绿化调整为重点发展特色果树经济林;从农产品结构上实施扬长扩规模,从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调整为着力发展“果、蔬、蟹、药、畜禽”五大特色产品。通过示范基地建设、绿化带建设、田园连片区域经济建设、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以及早冬瓜为抓手的蔬菜工程,柑桔高位嫁接为抓手的调优工程,稻田养蟹、鱼蟹混养为抓手的养殖工程,桔园养禽为抓手的畜禽工程等启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调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业总产值实现2个多亿元。
【投资环境】绿华是规划中崇海大桥的桥头堡,除区位优势比较突出外,还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绿华既有万亩果林园,又有瀛洲西湖“明珠湖”,更有17公里的长江观光岸线。辖区内鸟语花香、树木葱笼、桔海婆娑、风景如画,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都市人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目前,绿华农家游(西沙风情游)已实施启动。
二是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优势。绿华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已形成了果、蔬、蟹、药“四大板块”,果、蔬、蟹、药、畜禽“五大产品”的生产格局,农副产品比较丰富,可发展绿色食品加工。
三是深水港岸线资源开发优势。绿华辖区长江岸线有17公里,其中5.7公里岸线平均水深—15米以上,据论证可兴建2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是得天独厚的储备港。
四是土地资源开发优势。绿华土地最大特点是属镇集体所有,便于流转,且成块成片,利用率高,开发前期费用省。
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
崇明的西沙湿地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去年9月开始,西沙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
历史沿革:
1941至1950年间曾进行过三次围垦,均因滩涂涨坍无常和风潮侵袭而破圩。
这里原是长江下游南支北泓中于200多年前露出水面的多个沙岛,随长江水流东下和东海潮汛上溯涨落,泥沙日渐积淀,地面逐渐升高,沙岛经多次涨坍、游移、聚合逐渐与本岛大陆靠近。
1960年由县财政局投资种青,成立芦草办事处;1963年围地300亩;1968年渔业公社组织渔民到该地定居,取名永红农副队。
因沙岛涨坍游移不定、出没无常,且地处江南常熟白茆港(谐音“白猫”)的对口,有“老鼠沙”正对“白猫口”之说,故被称为“老鼠沙”。
1971年由县委、县革会组织全县17个人民公社3万多民工对“老鼠沙”进行围垦,1972年建立崇明县新建副业场,作为上海市和崇明县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实行独立建制,以大队(村)为基础两级核算。
1977年冬以大队(村)为单位,组织场员将户口从内地公社迁入。
1980年11月新建副业场改建崇明县绿华农工商联合公司。
1981年起组织移民定居。
1984年3月设立崇明绿华乡,同年11月建立各村村民委员会。
1995年2月撤乡建镇,成立绿华镇,名称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