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肇嘉浜原为上海主干河道,东贯上海县城入黄浦江,西接蒲汇塘,蜿蜒10公里。两岸居民建桥若干,如大木桥、斜桥、天钥桥、慈云桥、打浦桥、枫林桥等。许多桥名都变成了后来的路名。这其中,枫林桥、枫林路几经演变,如今的枫林街道便以得名。
2021年7月,枫林路街道被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4月,枫林路街道被命名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2018年5月,枫林路街道被命名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枫林路街道位于徐汇区东北部,东起小木桥路,南至华容路、龙华路、龙华中路、东安路、中山南二路,西迄宛平南路、零陵路、天钥桥路、中山南二路、龙华西路;北至肇嘉浜路。面积2.69平方公里。有居委会31个,有居民3.5万余户、户籍人口约10万人。办事处设在中山南二路857号。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在中山南二路857号一楼,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在双峰路420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宛平医院)设在双峰路450号,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设在东安路182号。
辖区内医疗资源丰富,科研单位比较集中。有中山医院、肿瘤医院、龙华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级甲等医院4家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部;有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市计划生育研究所、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市船舶工艺研究所等15家高校和科研单位。规划建设中的枫林生命科学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扩展区,紧紧依托生物医药科技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为源头,成果转化为链接,临床服务为特色,功能总部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构架,将建设成为创新活跃、功能鲜明、产业聚集,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生命科学园区。社区内伫立的徐汇苑大厦、均瑶国际广场等多幢高档商务楼宇,成为创业发展的孵化器。
枫林街道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致力于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的枫林家园。街道加大改善民生力度,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为老助残、就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深化联勤联动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城区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大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上海剪纸”、枫林健康教育讲坛等品牌亮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区域化大党建工作,实现全体社区成员共享社区发展成果。街道在社区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社区、市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市健康社区、市平安社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双拥模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街道始建于1953年10月,原名常熟区人民政府第九办事处,又称枫林办事处。
当时辖区范围东起小木桥路,西至谨记路(今宛平南路),南到龙华路(今中山南二路),北抵斜徐路(今肇嘉浜路南道)。
办事处设在市政府路(今平江路)244弄3号,下设14个居委会。
1955年4月,改名常熟区人民政府第十一办事处,又称枫林路办事处,并划出小木桥路以西、东庙桥路(今东安路)以东、龙华路(今中山南二路)以北、斜土路以南地区,并入斜土路办事处,枫林路办事处设11个居委会。
1956年3月常熟区并入徐汇区后,称徐汇区人民委员会第十一办事处;9月改名徐汇区人民委员会枫林路办事处,正式以路命名,并恢复1955年4月划出的地区。
1960年7月改名徐汇区人民委员会枫林路街道办事处,设7个居委会。
1964年设10个居委会。
1973年办事处迁至平江路215弄4号。
1978年8月改名徐汇区枫林路街道办事处。
1980年3月命名为徐汇区人民政府枫林路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91平方公里,设12个居委会。
1984年9月设32个居委会。
1994年3月,撤销原枫林路和漕溪北路街道办事处,建立新的枫林路街道办事处。
辖区范围扩大为:原枫林路街道全部和漕溪北路街道的零陵路—天钥桥路—中山南二路以南以东地区,成今状,下设52个居委会。
1996年5月增设张东、安康两个居委会。
同年9月,居委会从54个调整为40个。
2000年4月,办事处迁至中山南二路777弄2号二楼。
2001年7月和2005年4月,先后增设四季园、汇园两个居委会。
其间居委会数量始终在不断调整撤并,至2006年3月减少至29个。
2006年12月,办事处迁至现址。
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