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村介绍

地名由来: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澄海知县王嘉忠在村北修筑一座三孔石桥,状如“犁头尖”,人称“犁头桥”(《广东通志》等方志记为“全济桥”),村以桥取名“犁头”。后因横窖改名凤窖,沙尾易称凤美,“犁头”处于凤窖、凤美之间,遂取“双凤戏龙珠”之意,易名“龙头”。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村名单发布,龙头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名单,龙头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龙头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龙头,据传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福建莆田县乌衣巷村民迁移至此,始建村落。因村北筑有三孔石桥,名犁头桥,故以桥名命村名,后改为龙头村。龙头村位于国道324线外砂路段,总面积0.6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32人,约610户,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村现有耕地面积约250亩,土壤属沙质,种植水稻、甘薯、蔬菜等。解放初期村民以手工织席为主,是外砂草席盛产地之一。如今,乘着改革的春风,大部分农民洗脚上田,务工经商,凭着龙头人骨子里勤劳肯干,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昔日灰砖结构的平房,已被一幢幢气派的楼房所取代,当年坑坑洼洼的路面,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畅达的水泥村道。龙头干部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副业,形成了以毛织服装为支柱产业,多种产业并存的格局。利用靠近市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养殖业。更有个体企业及明星企业近百家,产品运销全国各地,有的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村党政领导顺应民心民意,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村“两委”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填埋旧公厕,修建新公厕,布设地下排水系统,铺设水泥巷道,绿化美化西池,清除卫生死角,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在九十年代初期以集体出资为主,筹资兴建的龙头幼儿园、龙头小学,已成为龙头、凤美两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龙头农贸市场,以整洁明亮的场地,统一有序的管理,应有尽有的农贸产品,欢迎四方宾客的光临。龙头人,背负着祖辈的希翼,怀揣着创业的热忱,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辉目标奋进。

龙头村与南社村、华新村、下蔡村、华埠村、凤美村、凤窖村、大衙村相邻。

历史沿革:

宋属揭阳县蓬洲都;明洪武二年(1369)属揭阳县蓬洲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澄海设县,蓬洲都改为澄海县辖;民国时期属澄海县上蓬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澄海县上蓬区蓬中乡;1953年8月属澄海县第五区外砂乡;1956年3月属澄海县龙头乡;1957年1月属澄海县外砂乡;1958年10月属澄海人民公社第四支队龙头生产大队;1959年5月属汕头郊区外砂公社龙头生产大队;1961年4月属澄海县外砂公社龙头生产大队;1984年1月属澄海县外砂区龙头乡;1986年11月属澄海县外砂镇龙头村;1990年8月改为澄海县外砂镇龙头管理区;1994年1月改为澄海市外砂镇龙头管理区;1999年3月改为澄海市外砂镇龙头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1月随外砂镇从澄海市划入龙湖区;2019年改属龙华街道,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龙头村附近有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蓬沙书院、妈屿岛、鸥下许氏宗祠、龙湖海湾大桥、证果寺等旅游景点,有达濠鱼丸、五香溪家禽、油泡鱼册、潮汕绿豆糕、李厝蔬菜、生炊龙虾等特产,有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潮阳英歌、潮阳剪纸、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潮阳笛套音乐等民俗文化。

龙头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汕头乡镇街道地图

汕头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