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市镇介绍

地名由来:清朝时期尚市镇庙多、和尚聚集,故名尚市店。

尚市镇位于随州市北部中间地带,跨东经113°11′,北纬31°58′。面积210.3平方公里。汉丹铁路、316国道从镇西穿境,厉(山)新(城)公路呈南北贯通,交通四通八达,是连接随西北的纽带和桥梁。

地貌形态有山地、丘陵和冲积平原,是桐柏山脉由七尖峰向南延伸的末端形成的陂陀岗地,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微缓倾斜;最高点为东北部的云盘山,海拔445米,最低点是厥水东支出口处苏家村的溜子口,海拔80米。地貌属随州地貌五大区的第四区类,即大片白垩――第三纪紫红色砾岩、红棕色砂砾岩、砂岩、易风化剥蚀,均组成丘陵地形及低丘岗地地形,是海拔平均100米左右的陂陀岗地。土壤多属酸性黄粘土,故有“黄土高坡”之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4°,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雨量835.3毫米。境内河流系长江府环河流域,共三条河流(王家河、三道河、两河),全长197.1公里,流域面积1618.2平方公里;9条支流、流经本镇14个村境。中型水库龙脉和小型水库13处,流域面积折净拦控75.18平方公里。有名的山6座,矿藏有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煤矿和石棉矿。森林覆盖率为26.02%,树种200余种,近10年来发展的油桃树达6万余亩。土地肥沃,盛产粮棉。尚市古来不仅风光秀丽,风调雨顺,富庶一方,还素有随西北要冲之称,现是随州农业大镇,鄂北水果之乡。

尚市进入人类文明较草,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房基遗址,有炎帝神农时代“日中为市”的白午集,镇东北犁山坡,峰峦隐秀,壑洞幽藏,天然灵境,相传舜帝生于犁山,耕于犁山,今犁山坡有舜田、舜井遗址。史载“历山在北六十里,上有帝舜庙,山半有舜田、舜井、西有耙山、南有犁山坡,坡下有龙陂堰,传舜耕于山下,龙涌此堰,为之蓄水”。境内王家河村(原名顺河店),史记载,南北朝时叫“厉城”,“……折置淮南郡,以厉城、顺义二县立冀州,寻改顺洲,大业初废州,改厉城为顺义”。“南北朝时梁置县”,距今1500余年。唐武德五年(623年)废平林,顺义县。顺义(今王河)设县12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南北朝以后的梁、陈、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随、唐九个朝代,民国年间尚市为乡。1948年初净明铺是0随枣县委六区设地,是年6月并入太山庙区,机关仍驻净明铺;1949年随县第六区设尚市店,后移设厉山镇。1949年后尚市行政机构历经9次变更,1987年9月17日经0随州市委(1987)22号文件决定,尚市成为市辖建制镇,辖35个村,共240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41277人。

尚市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勤劳勇敢的品德。社九村人-普(1901年-1927年),1921年在武昌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0,后入黄埔军官学校、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秋被派回随县开展农-动,是随县农-动负责人之一,1926年10月4日0随县第一次-会在-普家召开;王先后担任县农协会常务委员、执行委员长等职。1927年大革命失败,-普为发展农民武装,变卖全部家产,赴武汉购买0弹药,返县途中遭-军拦截,王被捕入狱,9月在五眼桥英勇就义,时年26岁。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其第十纵队途经尚市,民兵负责人童义成、周远超等人积极组织民兵为部队抬担架、送军粮、护送伤员至青苔,并协助部队消灭了-太山庙乡公所武装力量。

1949年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尚市人民根据“五山、两水、三分田”的自然环境,为有利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自1952年至1974年间共兴建中、小型水库14座,年可拦蓄水总量7204.83万立方米,总库容达到3683.04万立方米;开挖干渠11条,全长118179米;现有堰塘3207口,水面达32122亩,蓄水能力960余万立方米;兴建提水工程固定电力泵站14处,装机容量420千瓦。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7万多亩。2008年粮食总产达7839.1万公斤,平均单产662.1公斤,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元,是1987年建镇初的11倍。工业已形成纺织、建材、食品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个体私营企业达121家,企业从业人员1378人,实现工企业产值1.76亿元,其中规模工业1.35亿元,工业产值占全镇总产值的42.5%。2007年建成35KV变电站,装机容量为5000KVA,辖5条输入电线路,设83个配电台区,29台专变台区,配电变压器112台,总容量为10120KVA,年供电量达2000万KVWH,通电率达100%,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境内除316国道和厉(山)新(城)公路穿境外,1980年至2008年间,修建8条乡村公路和23条通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85.3公里(全部硬化),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邮电通信发展迅速,现有5条乡村邮路,6个三农服务中心,3个便民服务站,并开辟24小时自助银行,2008年邮政储蓄金额8251万元,贷款余额500余万元;是年全镇拥有固定程控电话4650户,宽带用户480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2000户,电传打字机、自动收报打字机已应用到政府、金融、电信、学校等部门,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商业贸易欣欣向荣。城镇区面积由过去的0.2平方公里,发展到1999年的2平方公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1988年成立各级科普协会组织,共有科技人员184人,先后有15人誉为国家、省、市劳动模范,2人被选为国家和省人大代表。2008年全镇设置有中、小学7所,幼儿园12所,在校生3105人(其中小学1753人),教职工253人,校舍面积39184平方米,建筑面积30267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0710平方米),设有微机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实验室7个,多媒体教育室3个,学生成绩合格率、毕业率均达100%,中考升学率自1990年后一直名列随州市前茅,成为随州教育强镇。文化事业发展,有文化服务中心,新华书店、图书店、广电服务站,电视转播站,文化用品店,各村设有农家书屋,陈列有政治、文化、生活、科技、少儿5大类共1059册书籍。2008年拥有镇卫生院、4个中心卫生室,16个村级卫生室,5家个体诊所,设有54张床位,卫生人员115人,1991年被评为一级乙等医院。

1987年尚市成为市辖建制镇后,确立了农业立镇方略,制定了“科教兴镇、企业强村、调整富民、增产粮棉、安定人心”的治镇方案,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使用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方式,1988年普及了杂交稻品种,实行两段育秧技术,更新小麦品种,实行沟箱改革;农业在品种改良、栽培方式、植保技术等主要生产环节上,采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农业科技的应用基本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1年粮食产量按国家间接计算公式计算已实现“吨粮田”。在稳定粮、棉增产的基础上农业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方向,提出“吨粮田、双百棉、亩千元”的目标,取得了“两蔸西瓜一担谷,两亩西瓜一栋屋”的最佳效益;1991年实现工农业总收入8633.36万元,比1980年增长10.4倍,位居襄樊市所有乡镇第21位,粮食总产量过亿斤,棉花产量2020吨,农民人平纯收入881元,被列为襄樊市前十名乡镇之一。

进入21世纪后,以油桃、葡萄、西瓜为主导的三大品系为龙头产品的特色农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油桃、葡萄、奈李、红梅李、西瓜、草莓、猕猴桃等15大类40多个拳头产品,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量10万多吨,注册了“尚果”牌商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产品远销国内外15个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产值超亿元。林果的发展改变了尚市农业内部结构,使本地农业进入商品经济轨道,以群金村为中心的“世外桃园”基本形成,覆盖周边太山、敖棚、群祥、星雨、龙脉5个村,面积达52.55平方公里,以桃花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品牌逐年壮大,2007年3月首届随州(尚市)桃花节在群金村举办。桃花园景区已打造成“山上油桃、山下葡萄、园中养鸡、架下种菜、池边垂钓、路边餐饮、主业突出、辅业发达、乡风醇厚、设施齐全”的观光农业示范基地。每年三月的桃花节“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树兴业、以果富民”,游客达20余万人,景区集旅游观光,民俗风情为一体,显天然雅韵,朴素浓泊之风情,集“吃、住、玩、乐”为一体的自然生态,让游客领略农家风情、田园风光、流连忘返。

历史沿革:

1949年,成立尚市乡。

1965年,成立尚市区。

1975年,成立尚市公社。

1987年9月17日,设立尚市镇。

尚市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随州乡镇街道地图

随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