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闵孝镇因境内闵姓是大姓,设场时名闵家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闵家场建镇时尚无镇名,闵子骞是名大孝子,镇名就闵家场之意,取“孝”字最为贴切,故命名为闵孝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闵孝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6年7月,农业部认定闵孝镇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梵乡提红葡萄)。
闵孝镇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境内,位于江口县城西20公里,幅员268.3平方公里,有6939户,总人口27007人,现有耕地1757.54亩,所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303、305省道穿境而过,境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矾矿、硫镍矿、石墨、铜矿、金矿为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集城乡经济于一体,加上近几年的小城镇建设,为闵孝开辟城郊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近几年,闵孝镇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强镇之本,大搞集镇开发,开拓富民之源,使闵孝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700万元,第二产业2180万元,第三产业220万元,财政收入229.31万元,人均收入1473万元。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有新突破。2004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00万元,动工并完成了政府办公大楼及市政广场、自来水、农贸市场、异地移民搬迁等工程建设。畜牧业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整产业结构时,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农民建立家庭养殖业或养殖场,以此推动畜牧业发展,以三合肉牛养殖场、罗江生猪养殖场、边江仔猪养殖场、红石波尔山羊养殖基地、边江朝宏林下生态养鸡场、三合养鹅场为龙头,实施养殖大户带动战略,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行业。目前,全镇已有养殖大户129户,主要以养鸡、鹅、猪、牛、羊为主。
种植业
种植业基本形成规模。该镇发挥自然优势,确定了工作思路:一是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创建烤烟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型产业,目前全镇发展烤烟5092亩,商品蔬菜2305亩,大棚西瓜50亩。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个体工商户350户,从业人员850人,大小饮食摊点20个,从业人员100人,投入营运车辆85辆,其中中巴5辆、面的45辆、货车15辆、客运三轮车20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批发零售1500万元、贸易零售480万元,增长7%,餐饮业零售90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他零售1410万元,增长6.5%。
-文教卫生
文化教育卫生状况。全镇有一所普通中学、一所中心完小、16所初级小学、8个教学点,共有教职工207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79人、小学专任教师128人、代课教师55人,在校中学生1272人、小学生2972人,中学毕业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8%。卫生基础医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医院一所、病床32张、卫生人员32人。
罗蒋寺
位于江口县闵孝镇官坝丁家坪的罗蒋寺,坐西朝东,海拔一千余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此地建成寺庙,据说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感动了当朝皇上,其寺由皇帝赐名为“罗蒋寺”。罗蒋寺香脚
闵孝万寿宫
位于闵孝老街后街下段转角位置的万寿宫,占地面积约700m2,四周封火砖墙高出整个屋脊3m,外形看似桶子屋。入大门的第一进是院坝,约300m2的院坝一色细钻青石板铺就;殿堂、院坝分为三级三进,
历史沿革:
元、明、清,属提溪长官司辖。
民国二年(1913年),江口设县,闵孝设立南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南二区改为第五区,辖10乡(镇),闵孝设镇,镇名为通衢镇,隶属五区,区、镇治所驻闵家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区改名为四区,通衢镇撤销,设阴溪、张家寨、罗江屯3个联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撤区,设乡、镇,设闵孝镇。
1950年3月,江口县成立后,闵孝设为第三区。
1952年5月,闵孝改为第二区,辖11个乡(镇)。
1957年3月,撤销区、镇,设立闵孝乡。
1958年10月,闵孝乡改为海燕公社;同年12月,江口县并入铜仁县,撤海燕公社,更名为闵孝公社。
1960年,撤管理区,复设为乡,辖4个乡,隶属铜仁县。
1961年8月,恢复江口县,闵孝设区,同时设立闵孝公社。
1983年11月,撤销闵孝公社,建立闵孝乡。
1984年12月,撤销闵孝乡,建立闵孝镇(乡级),治所驻哨上,隶属闵孝区。
1991年8月,撤区建镇并乡,罗江、红石、闵孝合并,建立闵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