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夹寒箐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夹寒箐村而得名。“夹寒”系壮语“掌映”译音而来,意为铁苞茅草,当地铁苞茅草茂盛。
2021年3月,夹寒箐镇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夹寒箐镇位于马关县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2公里,东接都龙镇,南连金厂镇、小坝子镇,西邻仁和镇,北靠马白镇。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5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共9432户43368人,有苗、壮、汉、彝、傣、白、蒙古、回等11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4129人,占总人口的78.7%;农业人口40952人,占总人口的94.4%。全镇国土面积252.27平方千米,拥有耕地50036亩,林地17.63万亩,荒山荒坡面积2.3万亩,水域面积646亩。全镇大部分地貌为高山、中山、河谷相间区,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2%,半山区面积占18%。境内最高海拔1970米,最低海拔322米,平均海拔1400米,属亚热带混合型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323天。粮食主产玉米、水稻,占粮食总产量的80%。经济作物有油菜、三七、烤烟、茶叶、甘蔗、香蕉、苦参、砂仁等,瓦子山、老寨等地种植茶树2000余亩,因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照、温差、湿度等自然优势,茶叶茶色翠绿、味浓清醇,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醒眩安神等作用,市场前景较好。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3%,其中用材林主要有杉木、东瓜树等,经济林果主要有茶叶、八角、砂仁、草果、柑橘、核桃、石斛等。矿产资源有铜、铅、锌等,以铅储藏量最大,初步探明蕴藏量1万吨。马关工业园区达号片区坐落于通寺村委会和水碓房村委会辖区内,已初步形成以锌锡铟为主的精深加工基地。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粮食总产量2215.2万公斤,同比增长4.95%,农民人均有粮36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6元,同比增长12.2%。
大簸腻中越界线告示摩崖石刻
大簸腻中越界线告示摩崖石刻位于马关县夹寒箐镇新堡寨村委会簸腻村小组东南面500米的隔界山山脚的一天然石壁上,年代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大簸腻中越界线告示摩崖石刻为马
历史沿革:
民国十九年(1930年)前,夹寒箐镇境域与都龙合称南区,区公所驻都龙。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南区改称四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都龙划归麻栗坡督办署,夹寒箐为第六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与仁和并称永仁乡,仁和为正乡,夹寒箐为副乡。
1950年,属第五区。
1969年,区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从水碓房乡分出通寺等村另成立通寺乡,从牛马榔乡分出么龙等村男成立么龙乡由原9乡增加为11乡。
1988年,区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