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水区介绍

地名由来:以古渝水(袁河)得名。

##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08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渝水区人口数量为92.79万人,位列新余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

2021年4月,渝水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3月,渝水区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评名单。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渝水区上榜。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渝水区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3月,渝水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湘赣片区)。

2018年8月,渝水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区所在地。东界樟树、新干,南连峡江、吉安,西接分宜,北邻上高、高安,距省会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纬27°50',东经114°58'。辖10镇6乡6个街道办事处:城北办、城南办、袁河办、仙来办、通州办、新钢办、良山镇、珠珊镇、水北镇、姚圩镇、罗坊镇、下村镇、观巢镇、欧里镇、河下镇、水西镇、鹄山乡、人和乡、界水乡、南安乡、新溪乡、九龙山乡。其中观巢镇、欧里镇、河下镇、九龙山乡由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托管;水西镇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辖区总面积17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3万。

 自然优越,物产丰富。渝水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极短,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盛产水稻、棉花、油茶、花生、芝麻、柑桔、茶叶等。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铁、金、铜、锰、钨、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瓷土等30多种,其中铁矿、硅灰石、大理石的储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储量列全国第二。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渝水区前身为新余县。1983年新余复市后由原新余县改为渝水区。自三国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宋朝宰相王钦若,明代理学家梁寅,清建威将军张春发,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傅抱石,皆文韬武略,翰墨丹青,为后人所景仰。世界风云人物、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美籍华人何大一为当今全球瞩目。崇文好学的渝水,基础教育长期位居全省前列,恢复高考以来哺育输送近万名英才。勤劳、勇敢、智慧的渝水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红一方面军到罗坊,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为渝水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

 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渝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邮电、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和生活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境内电力充足,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程控电话、光缆传输网覆盖城乡各地。浙赣铁路横贯东西,上新、清萍、吉新三条省级公路纵横贯穿,东邻京九铁路,南与105、北与320国道相接,沪瑞、赣粤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通讯十分便捷,为渝水进一步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山川秀美,游览胜境。渝水境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依山而建构造别致的抱石公园,山水交融、千姿隽异的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城北郊的仰天岗森林公园环境优雅,众多名胜古迹、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寺院庙宇等吸引八方游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罗坊会议纪念馆,蒙山、百丈峰等一批生态型、休闲型观光度假基地,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历史沿革:

春秋属吴。

战国属越。

东周属楚。

秦属九江郡。

汉为豫章郡宜春县地。

三国吴孙浩宝鼎二年(267),析宜春地立县,因境内渝水(今袁河)名新渝,属安成郡。

隋开皇九年(589),入吴平县,属洪州。

十一年(591),废吴平县入宜春县,属洪州。

十八年(598),析宜春复县,县治袁河南岸龙池墅,属袁州。

大业三年(607),属宜春郡。

大业十一年(615),县治迁至距龙池墅西北五十里的距村。

唐武德七年(624),析县置州,西南部置西吴州,西北部置始平县,两年后即废复县,属袁州。

贞观二年(628),分全国为十道,属江南道袁州。

麟德元年(664),县治复迁龙池墅。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江南道分东、西二道,属江南西道袁州。

天宝元年(742),新渝县改称新喻县,属宜春郡。

大历八年(773),县治从袁河南岸龙池墅迁北岸虎瞰山,属袁州。

北宋淳化三年(992),改属临江军。

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属江南路临江军。

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属江南西路临江军。

治平三年(1066),思贤乡改属清江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军为路,属江西行中书省临江路。

贞元元年(1295),县升州,属临江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县,路改府属临江府。

洪武九年(1376),废江西行中书省,置江西布政使司、十三府,分五道,属临江府湖西道。

清沿袭明旧制。

1912年,废府州,全省分四道,属庐陵道(今吉安)。

1926年,废道尹制,直隶江西省。

1932年,全省分十三个行政区,属第八行政区。

1935年,全省改设八个行政区,属第二行政区。

1949年7月14日,解放;16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驻新余镇胜利路,属袁州专属。

1953年,袁州专署与南昌专署合并为南昌专署。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简化字体为新余县。

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属宜春专署。

1960年,改县为省辖市。

1963年,撤市复县。

1983年7月27日,撤销新余县,恢复新余市;同年10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以原县辖地域设市辖区,因境内主川袁水(今袁河),中游原称渝水,故名新余市渝水区。

为新余市辖县级行政区。

得名后沿用至今。

渝水区周边行政区地图

新余乡镇街道地图

新余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