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嘎洒,傣语,意为沙子上的集市。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嘎洒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嘎洒街道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嘎洒街道榜上有名。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嘎洒街道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2020年9月,嘎洒街道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30位。
一、概况
1、嘎洒镇位于景洪市西南部,距市政府驻地公路里程7公里,位于东经100°45′43″,北纬20°57′22″。东部与景洪市区相接,东南接景哈乡,南连勐龙镇,西部接勐海县格朗和乡、勐宋乡,东北与勐养镇隔江相望,全镇辖区总面积(含农场)73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路南山2143.3米,最低海拔东南部澜沧江边525米,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坝区平均海拔56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209毫米,大都集中在5-9月份,年均日照1692.7小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合种植稻谷、橡胶、茶叶、蔬菜、水果等热带作物。
2、行政区划:全镇辖曼占宰、曼达、沙药、曼景罕、曼勉、南联山、曼播、南帕、曼迈、曼点、纳板、曼戈播、纳洒13个村委会,另有私营永兴种植队7个。辖区内驻有景洪农场六个分场,州、市、镇各级单位13个。
3、人口民族:镇辖区(不含农场)常住户10566户、常住人口48833人,其中:农村居民8627户、农村人口39222人、外来务农居民891户2737人、其他居民964户6538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3%,外来务农居民占5.6%、其它居民占14.1%,全镇居住有傣、哈尼、拉祜、汉、布朗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0.7%、以傣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47.5%、哈尼族占22.3%、拉祜族占7.4%、布朗族占2.3%、汉族占19.3%、其他民族占1.2%,人口自然增长率2.5‰。
二、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已利用土地面积49.1万亩(不含农场),占总面积的43.4%,森林覆盖率达81.8%(含橡胶林)。
2、旅游资源:嘎洒地处西双版纳旅游西线、东临澜沧江、南靠路南山、有南传上座佛教文化圣地的美誉,宗教气息浓郁,民族文化底蕴厚重。嘎洒旅游小镇建设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趣味优势,历史沉淀和民族特色,集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山地村寨文化、田园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小镇。
3、民族文化资源:有傣族的:“贝叶文化”,哈尼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节”、拉祜族的“拉祜扩节”、克木人的“麻科勒节”。
4、交通条件:辖区有版纳机场,国道214线景混公路段及景大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
5、水利条件:辖区内有澜沧江、流沙河、南西河、南凹河、南果河、曼点河、纳板河等河流。全镇有水库8座。中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7座。总存客量1694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超过3000万立方来,有效灌溉面积2.3万亩,水利化程度达40%。
历史沿革:
元至清朝先后在镇内的宣慰街设置府、司。
明隆庆四年(1570年),土司治下为版纳景洪的勐景洪。
民国元年(1911年),改置为“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等一分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置为车里县的一个区。
1958年,改置为景洪县的景洪区。
1988年,景洪区改置为嘎洒乡。
1997年,嘎洒乡改置为嘎洒镇。
2021年11月30日,景洪市嘎洒街道正式挂牌。
景洪市嘎洒街道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