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清末因有百姓在此村川湾处筑窑烧砖,取名砖窑湾村,镇以村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砖窑湾镇人口数量为0.97万人,位列安塞区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砖窑湾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砖窑湾镇位于安塞县南川中部,宜定公路穿境而过,有耕地17415亩,总土地面积197.7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村,1个居委会,43个村民小组,1770户,6492人,其中农业户1521户,5982人。有17个站所单位,其中有中、小学校7所(村级小学5所),在职教师92人,其中民办教师8人,学生1675人。有镇中心卫生院1所。2004年人均生产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880元,同比增长10.2%。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财政收入突破50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3万元。
全镇有党支部13个,其中机关支部6个,农村支部7个,有党员274名,其中女党员35名,预备党员14名,农村党员210名,机关党员73名,25岁以下党员12名,占党员总数4.4%,26岁—35岁党员54名,占党员总数20%,36—45岁党员75名,占党员总数27%,46—54岁党员48名,占党员总数18%,55—59岁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7.4%,60以上党员64名,占党员总数的23%,平均年龄47岁,大专以上党员19名,占党员总数13.5%,初中80名,占党员总数29.2%,小学86名,占党员总数31%,文盲29名,占党员总数11%。
一、主导产业开发
1、棚栽业。坚持“抓创联、树典型,保先进、兴产业,夯基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实行区域化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建大棚385棚,弓棚80棚,推广发展订单农业,引进美人籽、京秀、京优弓棚葡萄102棚,二民、安德烈茄子267棚,玛瓦西红市210棚,东玉葫芦85棚。探索发展大棚鲜桃,反季节水果、花卉种植技术,逐步使棚栽业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全镇累计弓棚273棚,大棚1025棚,户均0.8棚,实现千棚乡镇目标。
2、林果业。加快发展果业生产,改变过去只栽不管、品种混杂、管理粗放、质量低、无效益的现状,推广普及“四大”苹果管理技术。自2003年以来落实专人完成老园改造1680亩,品种改良210亩,打破以往没有商品果的先例。今年新建苹果、干果示范园3个,516亩。在果农中形成“赶、超、帮、争、攀、比”的良好氛围。
八路军制药厂旧址
八路军制药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西河口村。1938年秋,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姜齐贤委派药材科科长李维祯等筹办制药厂,以解决陕甘宁边区药品奇缺问题。当时负责中央财政工作的李富春为此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砖窑湾村。1938年8月,为妥善安置从沦陷区和国统区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难民、寓救济于生产,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以国际友人兰道尔捐助的9300元法
兴华制革厂旧址
兴华制革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沟槽渠村。1938年底,陕甘宁边区政府委派惠彦祥为厂长筹建难民硝皮厂,隶属边区政府建设厅管理,厂址设在志丹县城内(西门外)。该厂1939年正式投产并改名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安塞县设二区下辖砖窑湾乡。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乡级砖窑湾市。
1956年3月,改为砖窑湾区。
1958年8月,撤区为乡;同年9月,改为先锋公社;同年12月,并入延安县,设砖窑湾公社。
1961年9月,复为安塞县砖窑湾公社。
1983年9月,改为砖窑湾镇。
2001年12月,撤销西河口乡并入砖窑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