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相传清乾隆初年,财主李氏的独生子到附近瀑河玩水,不慎被水冲走,被河中桦树皮挡住,幸免身死,为此取村名“桦皮留子”,后演变为化皮溜子。
2022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化皮溜子镇为2021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2019年12月,化皮溜子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17年8月,化皮溜子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一、全镇基本情况
化皮溜子镇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其中镇政府驻地距离县中心城区10公里,全镇紧邻承秦出海路,位于宽城县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内,东、北与宽城镇接壤,南接孟子岭乡,西临塌山乡,是千鹤山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重要涵养区,是县中心城区对外联络的门户。化皮溜子镇自然风光秀美,特色鲜明,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佳地。镇政府驻地化皮溜子村,全镇辖任杖子、北杖子、化皮溜子、三家、西岔沟、马架沟6个行政村,共3131户,10018口人。镇域面积58.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8平方公里。2017年,全镇财政收入突破7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比13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80元,引进县外资金1.82亿元,引进100万元以上项目6项,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镇主导产业为林果、旅游(康养),是宽城县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文化特色富集、位于发展最前沿的核心乡镇。
2018年化皮镇被中国功能农业创新与发展大会组委会授予功能农业发展与推广示范乡镇、2017年成功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近几年,镇党委、政府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乡镇”、被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和谐乡村”。多次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领导班子”、“实绩突出领导班子”的荣誉。
二、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化皮溜子镇于2017年完成撤乡设镇工作,通过几年来的潜心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成绩突出,现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现有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西岔沟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任杖子村(中国双优古村),2018年化皮镇针对化皮村、马架沟村和三家村继续开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现已完成美化、亮化、净化、绿化、规划、招标等工作,各村已经启动施工建设。同时,针对马家沟村3个自然村、承秦出海路及沿线8个节点,建设总面积面积约120.8公顷的花溪城周边村庄整治项目正在施工建设。
全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完备,省道S251横贯全境,道路硬化率100%,通讯畅通,镇内1公里处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正在筹划110千伏变电站。中心小学、卫生院、银行位于镇级行政村内。全镇建有全县唯一的村级滨河景观公园、原生态休闲公园1处,建有山体公园3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6处,村史博物馆1个,建有总面积3409平方米的标准化农贸市场1处,超市、电商、饭店遍布全镇,全镇人民购物、餐饮、出行便捷。
三、全镇农林产业发展情况
全镇林果面积52858亩,种植面积8569亩,苹果板栗稳定销售800万斤,年产蔬菜260吨、食用菌100吨、草莓30吨。全镇农业专业合作社24家,设施农业产业富集,生产的蔬果、菌菇销往县域、周边及京津等地,中药材销往承德颈复康集团。西岔沟村“硒富”牌苹果与金粮满仓集团合作,直接打进北京市场。任杖子村为板栗技术提质增效示范村。位于化皮村的菁润生态观光园成为全市休闲旅游龙头企业,先后荣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科技支撑重点扶持企业、省级星级休闲园、省级星级采摘园、国家级2A旅游景区等荣誉。
四、全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花溪城康养文化体验园,坐落于马架沟村、三家村,在2017年全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上,入选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共同遴选推出的680个优选旅游项目,2016年入选河北省十大旅游投资项目,入选河北省2017年省级重点项目。花溪城水世界、《满秀》于2017年开始运营,全年最多可接待游客55.6万人,日均游客10200人,高峰时段游客超29000人,实现总收入4950万元。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建设花溪城二期旅游项目,完成占地210亩、投资12亿元的“温泉康养小镇”项目的前期设计、论证、手续跑办等工作。全镇文化旅游业迅速发展,全镇向全域旅游格局稳步迈进,化皮镇文旅产业始终走在全县的先列。
五、全镇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为全面落实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全域旅游示范镇、文旅产业第一镇、满族文化第一镇”总体布局,化皮镇严格按照总体发展规划,与中国建材集团中新房国石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河北省宽城县文旅产业PPP项目合作框架意向协议》,协议对满族风情小镇项目及其他文化旅游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采用PPP模式中的“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运作相关项目。目前,由中国城镇规划设计院中标的《宽城县化皮溜子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争取在2018年四季度内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特色小镇建设切实向打造成中国关外“满族文旅第一名镇”,成为满族人寻根溯源之地,实现“国家级文化旅游示范区”的目标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