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筒屯镇介绍

地名由来:源于驻地烟筒屯,又因中东铁路在此地设烟筒屯火车站得名。1985年命名烟筒屯镇。地处沼泽地带,遍地长满高高的蒿子。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烟筒屯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烟筒屯镇位于大庆市最北端,滨洲铁路沿线,地处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核心区,总面积96万亩,其中草原10.4万亩,耕地9.6万亩,水苇面积57万亩,辖10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共6340户,23459人,其中农业户5327户,19577人。烟筒屯镇紧邻县城,地理坐标为东经125°20′—126°35′,海拔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7℃,年有效积温为2820℃—2950℃,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无霜期为146—151天,平均日照为285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23.7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739.8毫米,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为发展奶牛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优势产业:

1、奶牛业。全镇奶牛存栏达到16500头,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7.8%;交售商品奶30000吨,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20%。实现奶牛业产值6978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74%。

2、大鹅养殖业。按照“优势产业抓奶牛,填补产业抓大鹅”的战略方针,因村、因户制宜,强力推进大鹅生产。今年全镇共孵化鹅雏44万只,外购6万只,大鹅饲养量达到50万只,占年计划的100%,建养鹅基地1处,孵化户达279户,千只以上养鹅户达27户。截止目前,全镇大鹅已出栏48万只,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

3、旅游业。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旅游名县”的总体要求,本着“边建设,边规范”的原则,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强化了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各方面建设,加强了包括停车场、垂钓园、码头、仙鹤居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万元,新从武夷山购入竹排30张,满足了游客所需,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扩大了接待能力。经过不断的规范和建设,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人1.3万人次,旅游业拉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达65万元。

4、芦苇业。充分发挥上挂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带领芦苇经纪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强化技术环节,不仅使苇制品畅销全国14个省市大市场,而且打开了国外市场,远销到日本、韩国、尼泊尔、美国等国家。今年入冬以来,全镇已销售芦苇20万吨,实现芦苇业产值4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9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2.2%,其中销售工艺帘120万片,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直接拉动全镇2000多个男女劳动力从事芦苇加工,人均增收1400多元,成为全镇仅次于奶牛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珰奈湿地

珰奈湿地人居生态村位于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镇境内,由于地势低平,小兴安岭流下来的乌裕尔河和双阳河在这里滞留成湖,演变为大片湿地,总面积达3万多公顷,湿地周围水际生态系统交错替

历史沿革: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建电,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筑中东铁路设烟筒屯站。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属安达厅北乡,。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11月,划归林甸设治局,隶属西乡管辖,翌年改隶第五区管辖。

东北沦陷后,隶属霍地村。

“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新发区。

同年6月,划归杜尔伯特旗管辖,仍称新发区。

1949年11月,将第五区(原新发区)划归林甸县

1956年3月,又将林甸县新发区划归杜尔伯特旗,同年5月分设广胜、新发、烟筒屯3个乡。

1958年9月,将广胜、烟筒屯两乡合并,成立东方红人民公社。

1960年1月,改称烟筒屯人民公社。

1962年将泰康镇公社新发作业区划归烟筒屯公社。

1984年8月,改为烟简屯乡。

1985年6月,设置烟筒屯镇。

名称沿用至今。

烟筒屯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大庆乡镇街道地图

大庆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