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1946年设第五区,1955年改现名,因大同镇得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同区人口数量为18.03万人,位列大庆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位,位列黑龙江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276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大同区位列第445名。
2019年3月,水利部公布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大同区榜上有名。
2018年2月,大同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大同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大庆市区南部,面积2400平方公里,人口18万,有汉、满、蒙等18个民族,下辖8个乡镇、7个街道、1个国有林场、58个行政村、316个自然屯,有耕地132万亩、草原63.5万亩、水面47万亩、林地36.5万亩,驻有新华电厂、采油五厂、七厂、八厂等中省直企业。
大同围绕区第十一届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全省都市农业精品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奋斗目标,纵深推进“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全域开放、城区扩容、生态优先、文明提标、治理升级、成果共享”的八大战略,精准发力、全面突破,奋力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同新局面。在农业发展上,加快推进都市农业精品区建设,围绕“优质粮食、绿色果蔬、道地药材、高效牧业”特色产业优势,培训发展了棚室基地、高标准农田、规模养殖场区等重点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基地,先后获得全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省级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等13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在工业发展上,聚焦“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目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强龙头,成功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成功打造了中国标准、龙江品牌、大庆名片。在城乡建设上,深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力实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城市管理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荣获全省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和先进县荣誉;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教育提质、医疗提升、文化惠民、社保救助”四项行动,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巩固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2年一季度GDP预计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9.5%;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7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1.31亿元,同比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61亿元,同比增长9%。2021年三产比为52.6:9.5:37.9。
历史沿革:
原属肇州县管辖。
1946年2月,设置第五区。
1955年5月改为大同区。
1956年并村划乡撤销区的建制,乡、镇由县直管。
1959年11月,以“松基三井”所在地(今高台子镇永胜村)为中心,设立大庆区,隶属肇州县。
1960年5月,大庆区归安达市管辖。
1964年2月更名为大同区。
1965年5月,恢复安达县,撤销大同区,原所属各公社归安达县辖。
1978年4月16日,经省革委会批准,将安达县所属的大同镇、高台子、八井子、庆阳山、老山头、葡萄花、兴隆泉、祝三、大青山、双榆树等10个公社和红旗林场、立志办事处划从安达市管辖,同时复设大同区,管辖原大同区管辖的公社。
1979年12月安达市更名大庆市。
隶属大庆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