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有一种说法,以境内盛产嘉禾得名。清道光《泰和县志》:泰和县“以地产嘉禾,为和气所生,故名”。嘉禾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在古代,把一禾两穗,两苗共秀,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嘉禾”。
2022年8月,泰和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泰和县人口数量为46.78万人,位列吉安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35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6位。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泰和县位列第159名。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泰和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11月,泰和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10月,泰和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19年3月,泰和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湘赣片区)。
泰和地处革命摇篮井冈山南大门,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是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江西省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属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范围。全县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总人口57.9万,辖23个乡镇场、276个行政村、44个社区居委会。
人文泰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泰和古称西昌,东汉末年建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因“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自古享有“声名文物之邦”美誉。泰和文化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色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交相辉映。开科取士以来共产生状元3名、榜眼4名、探花4名、进士399名,孕育出明代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明代状元宰相陈循、《永乐大典》代总撰梁潜等杰出人物。近现代代表人物有“江西三杰”之一袁玉冰、现代著名海洋学家唐世凤等。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有开国将军18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5749名。革命胜迹有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十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抗战期间,泰和是江西省会临时所在地和“文军西征”的重要中转站,1938年竺可桢先生率浙大西迁泰和办学7个多月,1940年胡先骕先生在泰和杏岭村创办了国立中正大学。
绿色泰和——物产丰饶,环境优美。泰和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也是世界珍禽——中国泰和乌鸡的发源地。主要盛产花生、红瓜子、百合、竹篙薯、车前子等经济作物,境内已发现钨、石灰石、瓷土、型砂和石膏等20余种矿种。全县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61.6%,森林蓄积量达630万立方米,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30余种。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蜀口生态岛、牧歌滩尾、桃源度假村等国家3A级景区3个;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3个,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3个。白口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槎滩陂被誉为南方“都江堰”,快阁因北宋黄庭坚作《登快阁》而声名遐迩。
开放泰和——赶超崛起,活力无限。泰和是开放包容的移民聚居地,现有11万广东籍移民在泰和居住。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千里赣江傍城而过,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正式投入运行。京九、衡茶吉铁路、昌吉赣高铁,105、319国道,大广、泰井、泉南高速公路纵横立交。座落在境内的井冈山机场距县城15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厦门、海口、成都等11条航线,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扩建。泰和已然成为了江西省“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枢纽。近年来,泰和县围绕建设“实力泰和、魅力泰和、活力泰和”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赶超崛起势头强劲。
历史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属庐陵县,为县治。
东汉建安四年(199)析庐陵县设西昌县(含泰和县),属庐陵郡,为郡治;建安九年至二十年(204-215),析西昌县地设永新县。
三国吴天纪年间(277-280)析西昌县设东昌县,属庐陵郡。
晋属庐陵郡,太康元年(280),庐陵郡治从西昌县徒石阳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以地产嘉禾、为和气所生由西昌县改称泰和县。
唐武德五年(622)设南平州,辖泰和永新、广兴、东昌县,州治泰和县;武德八年(625)废南平洲,泰和县改称太和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太和县为州,属吉安路。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复县,太和县复名泰和县,属吉安府。
1949年7月,泰和县隶属吉安分区;1950年9月属吉安区;1955年3月属吉安专区;1968年2月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属吉安地区;2000年8月属地级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