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河横贯于此地,在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条蛟龙,于是人们将这条河取名为蛟河。县名由此而得名。
2021年11月,蛟河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
2021年6月,蛟河市上榜2021年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代表农产品为食用菌(香菇)、滋补品(人参)。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蛟河市人口数量为32.89万人,位列吉林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吉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38位。
2021年4月,蛟河市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1年3月,蛟河市上榜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评名单。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蛟河市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蛟河市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间节点,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辖8镇2乡7街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27万,耕地面积11.3万公顷,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十强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中医药先进县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蛟河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境内已探明花岗岩、煤炭、油母页岩、陶粒页岩、硅石等矿产43种,其中花岗岩储量1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七大花岗石主产区之一。辖区水网交织,松花江、牡丹江水系贯穿其中,松花湖三分之二水域位于境内,地表水总量为17.52亿立方米,水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境内山高林茂,森林覆盖率达68%,活立木蓄积量近2781万立方米,是全国重点木材产地之一。食用菌、山野菜、人参、蓝莓、松花湖冷水鱼、林蛙、畜产品等都以其纯天然、无污染而享誉国内外。特别是蛟河黑木耳获评“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地黄松甸镇享有“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美誉。
蛟河山川秀美,旅游兴旺,拉法山、红叶岭、白石山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境内。“关东奇山”拉法山、“森林浴场”庆岭、“秋天童话”红叶谷、“关东九寨”冰湖沟、“小长白山”老爷岭、“山水画廊”松花湖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插树岭农家乐、窝集口采摘、乌林朝鲜族风情、富江最美村落等民俗景观独具魅力;老子学院、圣佛寺、金斗宫等文化景观韵味悠长;庆岭活鱼、关东第一漂、亚洲第一酒窖等特色旅游家喻户晓。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最具影响力国家森林公园称号”;连续举办18年的蛟河红叶旅游节,被评为中国节庆30年著名品牌。
蛟河地处要枢,交通发达,位于东三省轴心位置,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东接图们江经济圈,连俄朝港口通向日本海,西接中—蒙大通道连外蒙通欧洲,南接沈阳、大连面向环渤海,北接哈大齐经济走廊联通俄罗斯。长珲高速公路、长珲高速铁路、302国道、省道榆江公路和图们至北京、图们至哈尔滨两条铁路贯穿全境,蛟河已全面融入吉林“半小时经济圈”,长春“1小时经济圈”。随着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深入实施,蛟河已成为建设连通大东北,辐射东北亚五国的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地的理想城市。
蛟河,这座关东大地上的新兴之城,正以建设长吉图轴线上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名城、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全面加快新一轮振兴发展,加速向法治蛟河、生态蛟河、开放蛟河、幸福蛟河迈进。
历史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设额穆索罗站;清宣统元年(1909)置额穆县,治所在额穆索罗;1939年10月改称蛟河县;1945年11月13日成立蛟河县民主政府;1949年8月成立蛟河县人民政府;1955年4月改为蛟河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改为蛟河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改为蛟河县人民政府;1989年10月15日根据民批[1989]10号文件撤销蛟河县设立蛟河市。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