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仙村介绍

2019年12月,安仙村被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

2012年10月,司法部、民政部确定安仙村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安仙村位于汶河南岸,离莱城5里。东接西沟里村,西邻关帝庙、沙王庄,北临汶河,与官厂隔河相望。现有740户,人口2600人,耕地1600亩。

明《嘉靖莱芜县志》载:“安仙庄,县东南五里。”安仙村历史久远,相传是安期先生在此居住而得名。据有证可查的资料看,建村历史已有1042年。北宋初年,出于频繁作战的需要,宋政权对兵器制造十分重视,金属冶炼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莱城设置莱芜监专事冶铁,安仙是为莱芜18冶之一。说明安仙村历史久远的另一佐证是崇果寺,《嘉靖莱芜县志》载:安仙寺即崇果寺,在县东南五里。周安期生寓炼于此,嘉靖二十六年知县陈甘雨塑其像,匾曰:“蓬玄寓炼。”这一记载可以把安仙上推至周朝时期,距今已有近三千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莱芜县乡土志》:崇国寺故事保•安仙村。明初,全县为30里,天顺年间增为42里,后改为42保,安仙属东乡故事保;清代仍属故事保;民国初年,取消了乡、保建制,全县划为10个区。安仙属城区管辖;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安仙村属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全县划为13个区,安仙属汶南区;1950年5月,安仙属汶南区;1951年3月,各区由地名称呼改为以数字称呼,汶南为第六区,安仙属该区管辖;1955年10月取消数字称呼,仍为汶南区安仙村;1958年10月属南冶人民公社;1959午2月南冶人民公社撤销隶属高庄;1960年4月撤销高庄划归颜庄人民公社;1964年5月,将牛泉人民公社的槲林、鲁家,颜庄公社的南冶、对仙,矿山人民公社高庄管理区组成高庄人民公社,安仙村又回到了高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和管理区,改为高庄办事处南冶乡(小乡)管辖;1985年10月撤处并乡,全市分为28个乡镇办事处,高庄与南冶分家各成立镇,安仙划归南冶镇;2001年10月,撤销南冶镇,成立高庄街道办事处,安仙村隶属高庄街道办事处管辖。

安仙村现有人口2600人,姓氏有范、何、傅、王、秦、吕、张、段、刘、成、高、田、樊、梁、亓、毕16姓,傅、秦、段、张、王姓人口居多。绝大多数姓氏是明清时迁入。过去有尚家林、吴家林和薛家林,而今天三姓皆无,村东曾有尚家花园,至今花园水井尚存。安仙村,除仙人安期生,其后人无据可考,安姓不复存在。

过去在安仙村的说法是东穷西富。民国年间有十几户财主,每户不少于15亩地,常年雇有伙计帮工,分别不同地喂着驴、骡、牛大牲口,并有水车,有的还兼顾其它商业活动。尽管各家财主富足不一,但从其居住的房子看与其他百姓没有二样,清一色的马褂子草房,再富的人家盖新房也是麦草披顶,檐口上挂三层小黑瓦,黑瓦挂梢。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村民打破几千年的封建习俗,盖起了瓦房,搬进了新居;80代村里百姓全部都住进了瓦房;90年代安仙村支部一班人,投资300万元,实行旧村改造,搬迁70多户,拆除旧房234间,通开了南北街(原段家胡同,半截子胡同),硬化了路面,实现了全村“两纵两横”四条大街,总长达3000米,并安装了路灯。1997年集体先后投资8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小康”楼40幢,48户村民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的改善,不但没给安仙人带来灾难,相反,安仙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更快乐。2002年被省建设厅、人事厅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安仙交通便利,韩莱路、二O五国道从村中穿过,给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安仙人的头脑灵活,科技意识强、观念新、基础好,这可从安仙人过去的小手工业制作反映出来。打铁的人数不少,以傅、秦、刘姓为代表;馍馍坊有段、傅两家,开油果铺的是傅家;王家染布;做挂面的是段登祥,土法、手工制作,用旱小麦磨面,泥瓮发酵,木条坠拉,手艺精湛;范登才泥瓦匠,在众人中他算头儿,授过徒,专披马褂子草屋,村里不少建筑都出自他之手。

安仙村的工副业项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村里有建筑队,小型机械加工厂,砖厂、焦厂等。到了80年代,不但没有进步,与其它他村庄比较反而有所倒退,甚至到几乎空白的地步。1992年咸宝友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安仙的工业项目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十年来,村里年年上项目。1996年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工程车队;1993年成立与建筑公司配套的预制厂;1995年建起了加油站;1996年又新建了编织厂;1993年建起了粘土矿;安仙村建筑队目前已发展成为“莱芜市安泰建筑安装公司”,下设5个分公司,一个预制厂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00万元的三级企业。2002年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60万元的钢球厂,肉联厂、钢铁大市场正在施工中,年底投产达产后可为集体增加产值5200万元,利税600万元。截至目前,集体共有企业11处,产值达3000万元,利税310万元。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还鼓励村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村里先后投资350万元,在205国道,韩莱路两侧开发商贸楼房10000余平方米,全部租赁给村民经营管理。如今全村已发展个体民营企业、商业150家,年创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达200万元。

安仙村的农业生产和全市其它镇村一样经历了几个时期,人民的生活逐年改善。建国后,村里先后成立了“换工组”、“变工组”、“互助组”。1955年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初级社两个,一个为“裕民”社,一个为“裕增”社,1959年安仙改为大队至今。

1971年“农业学大寨”时,安仙村除参加公社分配的“战山河”任务外,结合村实际重点治理了汶河南岸牛草沟以北沙化地1600亩,过去的“南瓜地”变成一年两季(小麦、玉米)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目前,安仙村可耕土地1600亩,人均0.5亩,上级的统筹集资、村民的耕、种、灌溉、收割、打场以及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全部由集体承担。1993年以来,每年支出60万元。安仙村民的主要精力重点转向第三产业,现在的安仙家家户户富得冒油,安仙人的生活,过去愁的是没啥吃,现在愁的是啥也吃不上(进)。

安仙近靠莱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并且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南通颜庄新泰,北是通向城里的关口,因此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期间盘踞在南冶的“颜团”经常骚扰本村,无恶不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有据点在安仙设置,在村民范纯宜家并建有伪警察所。同时,又是八路军的游击区,八路军区中队、区小队经常在该村活动,开展抗敌斗争。日本投降后,-部队又在本村设防,期间刘伯戈部经常出没于村。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安仙作为-部队的前沿阵地,全村房屋几乎被炮火夷为平地,损失惨重。

安仙建村历史较长,虽经各个战乱时期,但村里没出什么重大事故,民国期间,抗战期间,解放战争期间,虽然环境恶劣.但安仙村四平八稳。日本鬼子占据安仙时,-刘伯戈部经常出没本村,但是安仙没有死伤一人。安仙村1945年1月建立党支部,在抗日对敌斗争,反对-、还乡团压迫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93年1月莱芜地级市成立,也是安仙新一届以咸宝友为支部书记的领导集体走马上任刚满1年。安仙人重整旗鼓,艰苦创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迎来了大发展的年代。呕心沥血整十载,支部一班人在安仙村的发展史上又重重写下了一笔:新上企业11处,民营企业发展到150家;修建了高标准的省级村办小学;修建了托儿所、敬老院;进行了村庄改造,硬化了街道;打深井2眼,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安装了闭路电视、电话。1994年村里为解放军某部队划出40亩土地用于种菜,密切了军民关系。

安仙有着灿烂的文化和美丽动人的传说。遥远的过去似一层神密的面纱笼罩着这个村庄,丰厚的文化底蕴涵盖了安仙过去的历史,也昭示着安仙今天的富足和明天美好的未来。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安仙人民造就了辉煌的实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仙人立足本村实际,制定符合本村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得到落实。工业、农业、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安仙如同镶嵌在汶河南岸的一颗明珠光彩夺目。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安仙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安仙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济南乡镇街道地图

济南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