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邹村位于莱城西北7公里处,地处平原,东接东邹村,西邻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轧钢厂,北临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机修厂,南与高家洼村隔辛泰铁路接壤,村中间南北贯穿一条河把原本不大的西邹村分为东西两部分。
现在全村187户,共有502口人,耕地413亩。
据《邹氏谱》记载,明初邹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邹家庄。后分为两村,该村居西,曾名西邹家庄,建国后简称西邹。村有邹、窦、刘三姓,邹姓居多。
建国前后,区、乡、镇等行政单位变革频繁,1945年属矿山区:1951年改称第一区;1955年又称矿山区;1958年撤区属王善乡(人民公社);1959年属矿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属莱城办事处;1985年归张家洼镇(后为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西邹村人一向重视发展农业,但由于耕作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一直不高,土地所产谷类,尚不满足村人的温饱。为了改变西邹村一穷二白的贫穷面貌,西邹人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时期,都在改土治水,整修大寨田,一刻也没有停止改变自然面貌的艰苦努力。1977年在村北修水库一座,埋设地下管道800多米,浇地面积200多亩,1997年埋设地下管道3000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们广开财路,数业并举,大搞发家致富。1984年村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建起了红炉、铸造厂。
村民们数业并举,村民还搞起了养殖业,修理加工业,百货门市部等。财路广了,经济来源多了,西邹人开始富足起来。如今,用上了自来水,电灯、电话、电视早已进人家家户户。西邹人真正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西邹村重视教育,崇尚文明,1966年建立小学一处。1976年将学校改建在村西,扩大了规模。1992年合班并校,村小学迁至白龙。尊师重教的风尚,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该村自1977年以来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有窦孝先、邹光秋、邹光华等28人,其中邹咏梅于1993年考入山师大。
建立地级市以来,西邹村更是日新月异。勤劳勇敢的西邹村人,世代居住于此,不辱先人,如今正在飞速发展,百业待兴,为赢牟文明增光添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西邹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