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介绍

地名由来: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勐角寨而得名;系傣语音译汉语地名。勐:地方;角(guo):开创,意为最先开创家业的地方。

2021年3月,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位于云南省西南缘,西邻缅甸。总面积2539平方千米。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隶属沧源县,地处沧源县北边,距县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县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糯良乡,南邻勐懂镇,西邻班洪乡,北邻勐来乡。辖勐角村、控角村等9个行政村。现有农户2950户,有乡村人口12417人,其中农业人口12417人,劳动力49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12人。

全村国土面积613.7平方公里,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1226亩,人均耕地2.5亩,林地18341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1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该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历史沿革

1937年设沧源设治局。因在澜沧江支流之源而得名。1952年设沧源县,11964年改为自治县。

2000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辖3个镇、8个乡: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班洪乡、南腊乡、糯良乡、单甲乡、班老乡、勐来乡、团结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257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勐董镇45443岩帅镇16242勐省镇22667团结乡14755单甲乡10347糯良乡13247勐来乡14080勐角乡13615班洪乡9633南腊乡34666班老乡7884

2001年,全县辖3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团结乡、单甲乡、糯良乡、勐来乡、班洪乡、班老乡、南腊乡、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2004年8月26日,《关于沧源县单甲乡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云政复[2004]85号):同意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政府驻地由单甲村委会单甲村迁至永武村委会永董村。

-民风民俗

在中国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的阿佤山群山中,有一块被大雾覆盖的地方,这就是临沧市境内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自古至今,都被世人称为秘境之地。

翁丁佤族原生态村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山麓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居住的民族全部是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公路两旁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翁丁”(佤语为大朵白云的意思)。翁丁佤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古朴。主要景点有民居建筑(指传统的杆栏式楼房)、牛头寨门、剽牛桩、捏西栏(公房)、祭祀神林、神秘的寨桩(寨子的标记,从它的构造可以讲述司岗里传说)、古老的水碓、佤王府、翁丁白云湖以及传统编织、传统服饰、浓郁的民族风情、原始的剽牛祭祀、声势浩大的拉木鼓活动、还有待客佳肴鸡肉烂饭,这些传统文化构成了翁丁佤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及主要风格,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专家学者观光旅游、采风调研,并为电视电影新闻媒体提供了天然的拍摄场地。目前已成为了沧源佤族自治县对外宣传佤文化的一个窗口及旅游景点。

-自然资源

全乡有耕地总面积31226亩(其中:水田11442亩,旱地19784亩),人均耕地2.5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834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8341亩,其中:茶园面积7112亩,其中可采摘面积468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5亩,主要种植茶叶、甘蔗、核桃经济林果,其中:种植甘蔗2574亩;水面面积244亩,其中养殖面积244亩;其他面积28206亩。

-农村经济

该乡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16.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89.69万元,占总收入的61.4%;畜牧业收入323.15万元,占总收入的11.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481头,肉牛436头,肉羊125头);渔业收入27.2万元,占总收入的0.9%;林业收入54.7万元,占总收入的1.9%;第二、三产业收入282.6万元,占总收入的9.7%;工资性收入291.3万元,占总收入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275.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39人(占劳动力的25.2%),在省内务工345人,到省外务工894人。

-特色产业

该乡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乡销售总收入580.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0%。该乡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拥有企业4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3个;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71户。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乡有1199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75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9.4%)。有2826户通电,有92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4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5.8%、31.5%和7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4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9户(分别占总数的35.3%和20.6%)。

该乡到县道路为柏油路;进乡道路为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3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42辆,拖拉机149辆,摩托车282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955亩,有效灌溉率为60.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49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6亩。

到2007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95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0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9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904户。全乡有2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1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38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乡农户住房以其他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2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6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247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人口卫生

该乡现有农户2950户,共乡村人口12417人,其中男性6476人,女性5941人。其中农业人口12417人,劳动力4924人。该乡以佤、傣族为主(是汉、佤、彝、傣、拉祜族混居地),其中佤族7220人,傣族2973人,彝族1057人、拉祜族908人、汉族259人。

到2007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773人,参合率86.8%;享受低保302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卫生所面积为48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3人,该乡距离县医院15公里。该乡建有公厕36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3个,人畜混居的农户962户,占农户总数的32.6%。

-文化教育

该乡建有小学22所,校舍建筑面积25229.9平方米,拥有教师138人,在校学生1807人,距离乡中学0.3公里。目前全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07人,其中小学生1388人,中学生419人。

全乡建有文化活动室2个、图书室6个、业余文娱宣传队7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历史沿革:

勐角建政前属勐角董土司地。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勐角董土司罕荣高受封世袭土干总,属镇边厅。

1945年,设勐角镇,属沧源设治局。

1951年11月,设勐角区。

1965年11月,勐董从勐角划出。

1968年6月,成立勐角公社。

1969年4月,更名红忠公社。

1971年,复名勐角公社,下辖9大队。

1984年3月,改区,下辖9小乡。

1988年2月,撤区改设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下辖9村公所。

2000年9月,改9村民委员会。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周边行政区地图

临沧乡镇街道地图

临沧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