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清江一名是因剑河县境多为今清水江流域,历史上取其江水清澈,故名。剑河为苗族语音,为苗族古民族名。此地以古民族命名。
2021年8月,剑河县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剑河县人口数量为18.85万人,位列黔东南州各县市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贵州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246位。
2020年11月,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发布,剑河县榜上有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剑河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剑河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9年3月,剑河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东邻天柱、锦屏县,南连黎平、榕江县,西接雷山、台江县,北靠施秉、镇远、三穗县。距省城贵阳294公里,距州府凯里98公里。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308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3.87万人,其中以苗、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6%。县人民政府原驻柳川镇,2005年迁移至革东镇。邮编:556400。代码:522629。区号:0855。拼音:JianheXian。
【行政区划】
剑河县辖5个镇、7个乡、308个村(居委会):柳川镇、岑松镇、南加镇、南明镇、革东镇、久仰乡、太拥乡、南哨乡、南寨乡、磻溪乡、敏洞乡、观么乡。
【自然资源】
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处于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山势崎岖,高山耸翠。最高海拔1626米,最低海拔34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烟、油桐等。
剑河地阜物博,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3.2%,木材蓄积量为566万立方米,是贵州省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享有“绿色王国”之美誉,1997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盛产松、杉、樟、楠等林木,有秃杉、鹅掌楸、红豆杉、水杉、剑柏、银杏等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境内野生动物繁多,有33目64类183种,其中猕猴、娃娃鱼、穿山甲等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富有,主要有煤、金、锰、铁、锌等。
境内水资源丰富,有清水江、南哨河、八卦河、巫密河、高定溪等大小河流、溪沟334条,河流总长910公里,年平均流量26.4亿立方米。其中清水江是湖南沅江的上游干流,流经境内河段长98公里,流域面积1532平方公里。现有8座地方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950千瓦。目前正在清水江流域修建的三板溪水电站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58.6亿元,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剑河县是该水电站建设的主库区,一座县城和南加、南寨、柳川、南哨、革东5个集镇需整体搬迁复建,被淹土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占整个库区被淹面积的52%,涉及9个乡镇80个村320个村民小组6561户31385人。
剑河被誉为“药材之乡”,有杜仲、厚朴、天麻、灵芝、黄柏等中草药材1024种,其中植物类897种,动物类127种,矿物类1种,总蕴藏量达10余万吨。
剑河杨梅独具特色,开发生产的活塞、松香、铅笔、蛇酒远销海外,南哨乡九当村的农民竹雕畅销日本、韩国等。晶头、竹笋、蕨菜等绿色食品更是受到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经过上千年自然和人工选育的种群资源——剑白香猪,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目前开发的剑白香猪系列产品有腊香猪、香肠、火腿等,在2003年广州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民族食品最富盛名,主要有腌鱼、牛瘪、欧九菜、山野菜等。
【旅游资源】
剑河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景区横跨久仰、南哨、太拥三个乡镇,蜿蜒50多公里,纵深2公里,景区内珍藏40多种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国现存不多、保存完整的亚热带原始阔叶林区,拟建成全省科考与生态旅游观光度假胜地。老山界、久仰十里杜娟、盘溪瀑布群、平塘溶洞群等20余处风景区美不胜收;十里长滩、雷打塘、关门岩、夫妻岩、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游景点流光溢彩。三板溪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将形成面积为85平方公里、回水长度达130公里的库区湖,拱托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妙美景。剑河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服饰五彩缤纷,素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之说,全县民族服饰有16种之多;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六月六民歌节、牯藏节、祭祖节、洗寨节、过卯节、姊妹节、招龙节等民族节日,每逢节日,民族妇女穿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不同地有不同的歌舞形式,主要有芦笙舞、木鼓舞等。存在着摩崖碑刻、柳霁古城、大广坳红军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苗乡圣水”——剑河温泉,有泉眼6个,流量1200吨/昼夜,水温常年保持在36℃-46.6℃之间,泉水含有硫化氢、铁、钾、钙、氡等多种元素,为国内三大名泉之一,其理化指标与法国著名的维稀温泉相似,为稀有氡硫温泉,具有消毒、去疾、健肤之功效,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正开发成为集观光、沐浴、疗养、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温泉苗族农民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乡”。革东镇八郎村古生物化石群已探明的古生物化石有11类168属300多种,其种类、数量、化石的质量属世界罕见,目前正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1914年改清江县为剑河县。一说“剑河”系苗语“雄俄”转音。
元为楠木洞,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永乐五年(1372年)置亦溪南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373年)设亦溪两江巡检司;十二年(1379年),属新化府;宣德九年(1434年)改隶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废亦溪南洞长,官司;雍正七年置清江厅,以镇远府同知分驻;十年(1732年)置清江镇;十二年(1734年)移清江同知驻台拱,改由镇远府通判分驻,并以原天柱县柳霁县丞改属镇远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属黔东道;三年(1914年)以柳霁县丞地置柳霁分县,属剑河县;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柳霁分县,并入剑河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将台江县并入,1962年将台江县分出。
2000年,剑河县辖4个镇、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908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柳川镇32230岑松镇18533南加镇19282南明镇19180久仰乡17491太拥乡17393南哨乡13138南寨乡16742盘溪乡14926敏洞乡11899观么乡8271
2002年,剑河县位于总面积2035.1平方千米,辖4个镇、7个乡,6个居委会,270个村委会。年末人口总数21.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9.36万人。
2003年2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变更台江县革东镇隶属关系,将其划归剑河县管辖。台江、剑河两县行政区域界线作相应变更。
2003年,剑河县位于总面积2171.1平方千米,辖5个镇、7个乡,30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原出处如此,有待核对)。年末总人口24.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3.20万人,占总人口的96.2%。
2005年,剑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柳川镇迁移至革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