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境内的岞山,古称柞山,因多柞树而得名,先民发现柞树上生有蚕虫,蚕茧可以缫丝织绸制衣,于是发展起了丝绸业,殷商棠邑及周边侯国的王公贵族所穿绸缎即为柞山柞绸,为我国丝绸发展及丝绸之路之古老源头。后来,从衣部,改称祚山,又从山部,演称岞山。
2022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岞山街道为2022年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2019年12月,岞山街道被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街)。
岞山街道位于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北部,面积75.6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1.4万户,4.5万人,耕地面积6.4万亩。2011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5亿元,利税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55%;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增长10.1%。
岞山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南临山东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峡山水库,西依潍河,潍胶公路、青银高速公路、胶济铁路横穿东西,潍峡公路、兴峡公路纵贯南北,省道下小公路贯穿于整个街道。矿产丰富,沙、白云花岗岩等储量充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岞山山、惺惺山与潍河和太祖河相依相偎,景色秀丽,综合开发潜力巨大。经济基础较好,街道北部占地2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项目区,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机械制造、木制工艺品、纺织已经发展成为岞山的主导产业。风力发电机组、船舶、汽车、阀门、机床等机械配件质量上乘,产品供不应求。木制工艺品蜚声海外,共有企业20多家,年生产能力过亿件,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新昌养殖和云涛有机肥料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日渐壮大,促进了规模养殖的市场化、标准化;以绿色生态蔬菜、大姜、大葱、中草药、丰产林、林果和桑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2万亩。街道工商业户达500多家,并正在规划建设新的商贸区和物流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岞山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历史沿革:
岞山街道1950年属昌南县第八区,1955年改为岞山区,1956年昌南县并与昌邑县仍为岞山区,1958年2月改称岞山镇,同年9月与太保乡合并,成立了钢铁人民公社,12月以驻地命名岞山人民公社。
1983年,岞山人民公社分出太保乡后,建立岞山乡。
1984年,撤销岞山乡,复改岞山镇。
2007年8月,昌邑市撤销石埠镇和岞山镇,并入饮马镇。
2007年9月,组建潍坊市峡山区,昌邑市的原岞山镇(39个村)、饮马镇的9个村划归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管辖。
2007年11月30日,成立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岞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在岞山街道昌盛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