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喜古系彝语,意为树林中间的村子。
2021年3月,喜古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喜古乡位于文山市境内中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文山城区24公里。东接卧龙街道,南连开化街道、平坝镇、小街镇,西邻坝心乡,北接马塘镇。
(一)人口:全乡辖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共3029户,总人口13602人,有壮、苗、彝、回、瑶、傣6个少数民族1221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9.79%。
(二)资源:全乡有国土面积89.57平方公里,有林地4839.8亩、耕地面积9979亩,其中:基本农田3997亩,有效灌溉面积1839亩;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半山区;森林覆盖率约43%;过境河流有2条(顺甸河和白革河);年平均气温16.23℃;年降水量685.9毫米;境内最高海拔1530米,最低海拔1350米。
(三)基础设施: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196公里,其中:水泥路176.2公里、弹石路6公里、土路13.8公里。全乡已全部实施农网改造,各村均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网络。目前,全乡还有13个村民小组未实施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改造。有中型水库1座(暮底河水库,库容5785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1座(盘龙山水库,库容617.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1座(石洞门水库,库容14.46万立方米)及车期、楼梯可等8个小坝塘。建有小水窖1074口,总容量2.35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18.43%。
(四)经济状况:辖区内有农民合作社3户,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户为文山市老君山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2427宗,占任务数的88.94%,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2276户,占任务数的82.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完成农户信息收集2901户;“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发放1619.1万元;201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8798.3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3元,粮食总产量592.5万公斤,人均有粮435.6公斤;2017年领取农村低保997户999人。
(五)社会及集镇建设: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6所,有学生1284名(其中,中学1所384人,完小5所共900人),教师88人;学前教育阶段共有幼儿园5所,有入园幼儿238人,幼师共6人。全乡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7个,共有21名医生,18名村医。乡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共1325人;全乡建有临时垃圾堆放点1个,垃圾焚烧池1座,垃圾车1辆,清扫队伍1支12人,2016年度集镇及顺甸河流域环卫投入共计36.68万元。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喜古乡境域为王弄,教化长官司地。
清朝时期,分属乐龙、开化里。
民国初期,属西区。
民国十年(1921年),属西乡。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喜古乡,属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乃称喜古乡,直属县。
1952年,划出四部地区另设小乡,喜古乡属第三区。
1958年9月,为燎原公社下属大队。
1963年,为小公社,属马塘区1966年6月,从马塘、平坝、攀枝花区析出相连小公社合并组成喜古公社。
1984年,改喜古区。
1988年,改喜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