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嘉靖二年(1523)为了防止倭寇骚扰,在此设关镇守,称镇下关。明国初年以“下关”的谐音雅化为“霞关”。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霞关镇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1年5月,霞关镇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文旅特色型)。
2021年1月,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命名霞关镇为“2020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镇”。
霞关镇古称镇霞关。明代初年,为防御倭寇入侵,朱元璋曾派兵镇守霞关,故冠之“镇”字。清康熙年间,水兵驻扎于此,据传,清晨时,水兵看到旭日东升,光照云海,红霞满天,五彩缤纷,清澈的海水映得一片通红,蔚为壮观,故又美其名为“霞关”。
霞关镇是浙江省最南端的滨海集镇,距县城37.5公里,东南濒临东海,与福建海域连接;北靠渔寮乡;西与福鼎市沙埕港隔海相望。陆地总面积34.5平方公里。经2000年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后,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共6743户,总人口达2.2万多人。
霞关镇是革命老区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南坪等地就开展农-动。抗战初期,在南坪建立0蒲门区委,领导抗日救国运动。1941年4月11日,在0鼎平县委的领导下,举行了“霞关起义”,这一起义,在霞关革命老区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霞关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景色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海岸迂回曲折,岛屿港湾众多,是不可多得的避风良港。因此,霞关渔港在1987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一级渔港,并且于1991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浙江省对台贸易口岸,实行对台湾渔轮劳务合作,开展对台小额贸易。霞关港总面积34平方公里,分为内港、外港,渔港年货物卸港量达6.5万吨,有大小渔船900多艘。1997年10月以来,国家农业部批准了《霞关渔港总体规划》,一期前期工程投入资金3049万元,现已基本完成,二期续建工程正在报批立项之中。霞关渔港已成为浙江南部的重要渔港、浙南渔场和闽东渔场渔业管理生产的后方补给基地以及浙江省对台开放窗口,促进了旅游和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当地经济。对台口岸的开辟,为霞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苍台交流交往的发展,对台经济已成为该镇发展经济的又一个“亮点”。
霞关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澄海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河网纵横,适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和油菜、蔬菜等经济作物;广大的丘陵山地,可以大面积开发四季柚、荔枝等水果业;森林资源有杉木、松木等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有取之不尽的海洋资源,主要水产品有黄鱼、墨鱼、带鱼、鲳鱼、石斑鱼、梭子蟹、紫菜、青蟹等数十个品种,海洋捕捞业和海涂养殖业前景可观。
历史沿革:
清属五十五都。
1930年设立霞关镇,隶属马站区。
1949年解放建政仍称霞关镇。
1956年称霞关乡。
1958年公社化时称马站公社霞关管理区。
1961年成立霞关公社。
1984年改称霞关乡。
同年改为建制镇。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南坪、澄海两乡并入霞关镇。
2016年1月苍南县乡镇区划调整新设霞关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