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张义镇因张义系张掖的谐音。汉设武威郡,置张掖县,张掖即今张义堡。
张义乡位于凉州区张义盆地,总面积77平方公里,其中水浇地16936亩,山旱地51571亩,有牧草地33937亩。辖堡子、张庄、石头坝、康庄、大庄、河湾、沙金台、长达沟、夹台9个村、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65人。乡政府驻堡子村。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515万元,财政收入6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元。有中小学13所,在校学生2809人;有卫生院1处。张义堡古城遗址历史悠久,是汉代张掖县驻地。
全乡地处偏远山区,保灌面积少,平川区是小麦生产的主要地区,三个纯干旱村是豆类作物、地膜洋芋的主要生产地,西山的油菜籽、青豆、青稞在当地占有一席之地。乡政府所在地店铺林立,工商业比较发达,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现有个体私营企业89户,从业人员148人。乡镇企业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饮食服务、交通运输业为主。近年来,张义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已建起蔬菜大棚14座,种植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芹菜、西葫芦等;建成食用菌培育基地1个,年培育食用菌16500多袋,花卉培育棚1个。养殖业以猪、牛、羊、鸡并举,稳步发展。特禽养殖逐渐兴起,建成了养蝎暖棚2个、鹿场1个、蓝狐培育基地1个。
张义乡今后发展思路:通过发挥沿山优势,发展畜牧业;退耕还林,发展特色农业;招商引资,扶持乡镇企业;加大劳务输出、移民搬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共同建设张义辉粕的明天。
上泉乡位于凉州区南端的边远山区,海拔2230~2600米。乡域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230亩,其中山旱地55684亩,水浇地546亩,人均耕地4亩,林地面积1162亩,可利用牧草地60065亩。辖10个村,即夹皮沟、大沟、上泉、牌楼乐观、大甘沟、小甘沟、萱麻山、六道沟、甘沟口、楼儿山村。5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984户,人口13839人。乡政府驻上泉村。上泉乡历史上以种植青稞、禾禾(豆麦混种)、豆类、洋芋、油菜、胡麻为主,近几十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农作物种植结构有了变化,以种植小麦、豆类、洋芋为主。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857万元,财政收入2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7元。有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1765人;有卫生院1处。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
历史沿革: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张义镇境域属武威郡张掖县,张掖县治所即今凉州区张义镇一带。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林中县。
元代时期,属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武威县张义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属张义区。
1952年7月,属第十二区(张义)。
1956年1月,属张义、中路、沙金台乡。
1958年10月,张义、中路、沙金台乡合并成立张义公社。
1962年,分设为张义、中路、上泉公社。
1983年7月,分属张义、中路、上泉乡。
2002年8月,张义撤乡建镇。
2004年7月,中路、上泉并入张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