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巴川街道因巴川河横穿城区,曲曲弯弯,形如“巴”字而得名。
在重庆市的西北部,“中国龙灯艺术之乡”、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故里,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铜梁县巴川街道。
巴川街道,地处铜梁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前身为巴川镇,幅员面积37.33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和5个村,截至2010年底,城镇人口近6万,农村人口2万多。
巴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自唐·长安四年建县以来,巴川已有1300多年历史,既是旧石器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又是历代兵家驻军之要塞;既有古代巴川令赵延之六战六捷的卓越政绩,又有近代刘雪庵歌谣的绕梁之音。
近年来,巴川街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强化“三大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要动力,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街道先后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重庆市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街道”、“重庆市文明街道”、“重庆市双拥模范街道”“重庆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党工委连续四年被评为铜梁县“五好”乡镇党委,街道连续四年被评为“政绩考核优秀单位”。2010年全街道财政收入达到7183万元,比2009年同口径6120万元增加1063万元,增长17.37%,税收收入完成6806万元,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4.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7652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五个铜梁”的重要一年。巴川街道按照“2345”工作思路,突出科学发展与城乡统筹两条主线,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三位一体,运用“强商贸、惠民生、重党建、促和谐”四大抓手,稳步推进“五个巴川”建设,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努力推动巴川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11年底,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业增加值增长15%,农业增加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城镇化率提高3%的目标。
巴川街道正以昂扬的斗志、踏实的作风,乘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好东风,带领全街道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朝着实现文明、富裕、和谐、小康巴川的奋斗目标扬帆勇进!
重庆邱少云纪念馆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位于铜梁县巴川街道,地处县城凤山之巅,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馆名“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由原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题写。馆区由“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和“邱少云烈士事
历史沿革:
唐宋时,境域属巴川县。
元明清朝时期,属巴川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巴川镇治所在。
1955年12月,改为城关镇。
1981年8月,更名巴川镇。
2006年10月,巴川镇析置巴川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