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镇介绍

地名由来:永定镇得名于清朝中叶,取永远安定之意。

2014年7月,永定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永定镇地处永仁县县城,旧名苴却街,是永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道108线及南永线贯境而过,镇区地处县境偏东中部的古西南夷道上,是边疆和内地交通联系的要冲,素有滇川北大门之“咽喉要塞”之称。辖云龙、麦拉、店子、乍石、太平地、麻栗树、大坝、良田、糯达9个村民委员会;龙头山、苴却、小汉坝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村,总户数8335户,总人口27123人,其中农业人口4404户,171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主要少数民族有:彝、傣、回等少数民族11339人,其中彝族有1472人,占总人口的5.4%。

永定镇土地广阔,地处干热河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充足,有国土面积237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7.2度,年平均降雨883.9mm,年日照时间2824.3小时,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2004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5286亩,其中水田13446亩,旱地11840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全年粮食总产达731.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16.84公斤。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424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9.7万元,预算支出601.1万元,专项支出72万元,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76元,比上年增178元,增长9.9%。

全镇有优质烟5400亩,实现产值555万元;优质高效桑园1302.2亩,实现产值18.4万元;生猪出栏21201头,牛出栏1703头,黑山羊出栏6348只;2004年指导农户发展蔬菜制繁种、早玉米、冬早蔬菜、花卉繁种等经济作物11087亩,实现产值78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103元。境内建有移动通信基站3座,12个村(社区)委员会均开通程控电话,农村电话普及率达8.73%;公路实现了村村通,通车里程为108国道37里,南永公路3公里,乡村公路95公里,成昆铁路7.84公里;境内有大小库塘79座,正常年景可畜水3000多万立方米,其中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5座,坝塘59座,有电力排灌站68台,水利化程度为50%.全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镇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9人,病床26张,12个村(社区)委员会均设有卫生室和卫生人员;有文化服务中心一所,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100%和95%;有初级中学1所,学生681人,小学17所,学生112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04年全镇有个体私营户1447户,从业人员5108人,实现营业收入33048万元,实现总产值26023万元,工业总产值11905万元;共缴纳税金482万元,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806万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61%。巩固省级文明村2个,州级文明村4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城镇1个。

历史沿革:

古时候,属大姚县治。

元、明时,在此设马,称“苴却马”。

清初时期,称为大姚北界,由土司所辖。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改马为里,编入里甲,在此设乡,称永定乡。

清末时期,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仍称永定乡。

民国三年(1914年),属苴却行政区划,称永定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永仁县,称永定镇。

1950年,称永仁县第一区。

1958年,称永定公社。

1962年,称永定区。

1969年,复称永定公社。

1984年,分设永定镇及杰定区。

1986年,镇区合并称永定镇。

永定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楚雄州乡镇街道地图

楚雄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