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会文,清末琼州道台所封,其含义为“文人会集”(或为“文人荟萃”)之意。20世纪20年代初为乡间驿站,只有几间小店,经营日用杂货,隔日有摊鱼、猪肉摆卖。后来,因当地宗族之间斗争,民国二十六(1937年)由龙、周、吴等姓人氏搬迁在此聚居,逐渐形成墟集。
2017年8月,会文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7年7月,农业部认定会文镇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星月佛珠)。
2014年7月,会文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会文镇位于文昌市东南部,面积135.6平方公里,23公里海岸线,是文昌市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总人口3.1万人。
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全镇共筹资3000多万元,用于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全镇村村通电、通汽车、通电话;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手机台信号覆盖全镇,会文圩还开通小灵通;镇上设有中行、工商行、农行、信用社等多家金融机构。
该镇工农业生产及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玉米;热带经济作物有胡椒、椰子、橡胶、荔枝、龙眼、人心果、石榴、香蕉、甘蔗等。
该镇盛产鱼、虾、蟹,全镇有海滩涂养殖面积达9300亩,年产值3400万元,对虾育苗场230家,年产虾苗20多亿尾,产值5000多万元,是闻名岛内外的反季节瓜菜基地、水产品基地和对虾育苗基地。乡镇企业是该镇的半壁江山,在长300多米的企业街荟萃了一大批企业:椰子深加工、羽绒制品、轧钢、琼脂、彩印、美术工艺、佛珠等,产品不但销售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荷兰、丹麦、新西兰和日本等国。
该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风光秀丽的冯家湾、迷人的红树林、海底石头公园、别具一格的侨乡民居,有疗养价值很高的官新温泉,还有一望无际的万亩椰林等。
侨乡会文竭诚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兴办实业,共创美好未来。
文昌三更峙
三更峙位于文昌市会文镇冯家湾海滨,距文城镇30公里,是一座50米高的小山包,三面临海,山藤野树青翠葱笼,曲径回旋通上峙顶。登顶观望,能尽览南海日出和椰林晚霞。临海三面峙脚,200多米长的石滩
侵华日军营房
侵华日军营房位于文昌市会文镇,时代为民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营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各延伸11米,向南、北两侧各延伸3米所形成的范围,面积1085.73平方米。
欧村林家宅
欧村林家宅位于文昌市会文镇,时代为民国。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林家宅四周围墙为界,面积1220.57平方米。
历史沿革: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建圩。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二区白延、仙昌、会英、烟堆、冠南5个乡。
1949年,分别属第一区冠南乡和第二区白延、仙昌、烟堆3个乡。
1950年6月,将属琼山县在文昌县境内的沙港、梅山、龙家、坡口4个村划归文昌县白延乡管辖。
1951年,建政时属第二(即白延区)。
1957年8月,分别属白延乡、冯家乡。
1958年10月,由白延乡的红光、春光、联庄、湖丰、伟星、凤会、烟堆、诚丰、诚发、诚广、泽兴、海山、泽光、会龙、冠南、阳光、沙港等高级社和竹林的永福、富群、新联、仙养成、联群、桃春等高级社合并成立白延生产管理区;同年12月,改为白延分社。
1959年,改为白延公社。
1961年9月,分别设立白延、冠南、冯家3个公社。
白延公社由会力伟星、春光、联庄、湖丰、凤会、诚丰、诚发、沙港等10个大队组成。
1964年11月,冠南的冠南大队和冯家公社的阳光、姻堆、泽兴、海山、泽光等大队并入白延公社。
1983年,改为白延区公所。
1987年,改为会文镇。
1995年,管理区改村委会,增设会文墟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