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辖区有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博望侯张骞的生卒地,于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城关镇更名为博望镇。
2014年7月,博望街道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博望镇位于张骞故里,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辖5个办事处、32个行政村、8个街道居委会,总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非农业人口4.1万人。
博望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农业基础雄厚,已建成万亩优质大米基地、11900亩吨粮田和年产75660吨蔬菜、3041吨瓜果的菜、果基地,并建成陕南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和汉中市首家大型外向型脱水蔬菜厂与之配套,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集约化体系;建成了桑蚕基地和集娱乐,休闲、捕捞、垂钓为一体的百亩水产基地,有种、养、加大户1001户,专业村4个,专业组25个。商贸繁荣,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企业3380个,有18个企业通过计量鉴定,17个企业通过全面质量达标验收,24个企业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或优秀企业;有24种产品通过技术鉴定,其中,13种产品荣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14个产品在国内外参展中荣获金、银、铜牌奖,优质产品率达70%以上,产品销售率达的90%以上。全镇先后建成博望经贸商城、好运达商城等大型商贸专业批发市场,总面积达两万平方米;新建临街房670余间,并先后建起商贸大楼30余座,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全镇私营企业总数达141户,从业人员达两千余人,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02亿元,并实现企业产值10.5亿元;农业产值8400万元,多经产值达到7650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49元。
历史沿革:
清末,城厢分设七铺,其中城内第一至五铺,东关为第六铺,西关为第七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城关镇辖11保。
1950年,城关区辖5乡7街(乡有程家乡、五郎乡、杜家漕乡、大杨乡、建江乡;街有解放街、中山街、钟楼街、胜利街、和平街、建胜街、西南关街)。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59年,撤销公社建制,改为城关管理社区,划归龙头区管辖。
1961年,恢复城关公社,直属县。
1964年,改为城关镇。
1980年12月,设城关镇人民政府。
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时,将原城关镇更名为博望镇。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博望镇,设立博望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