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山前村介绍

杓山前村位于莱城正北18公里,镇驻地西9公里处。南与田家楼村隔河相对,东至兰子村,西至漫道村,北紧靠杓山寨。地处山区,全村现有325户,856口人,土地面积854亩。赵、苏、张、鉴四姓人口较多。

据村碑记载:杓山前,明朝末年苏姓由苏上坡迁此建村,因址在杓山南麓,曾名杓阳,后改称杓山前。另据村东首崔家林遗址和村西“邝”姓坟地的遗迹,可见明末前即有人在此居住。只不过村中早先的崔姓、邝姓后裔不知所向。赵、苏、张、鉴四姓多为明朝由外地迁此,吕姓独户于1957年修大冶水库时由北龙角村迁至该村。

史载:杓山前村1950年属柳子乡;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8成立人民公社后,归于苗山公社杓山管区;1960年与田家楼村合并成一个生产大队,1961年恢复原来的生产大队;1969年6个小队并为三个小队;1982年在原来生产队基础上演变成了三个生产小组;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划归见马乡;2001年合并乡镇后又归属苗山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民多以农耕为主。这里虽处山区,但却是解放初期及以前口镇一带通往博山的必经之路,行人商贾往来不断。

20世纪20年代,土匪猖獗,村中经常受到土匪的侵扰。村民-逃往杓山山顶躲避,并筑墙御匪。至今山顶房屋遗迹清晰可辨。周围寨墙多处坚固如初。敌伪统治莱芜时,杓山前村民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41年,-某部九旅入驻杨家嘴村,他们打着缉拿杓山前村0党员的旗号抢粮、抢物,杀人放火,弄得鸡犬不宁。1943年,-某部“四师”驻见马村,是年6月15日进杓山前村侵扰,烧毁房屋38间。

走出山门,搞域外土地承包,杓山前人走在了别人前头。1984年,以苏克强为首的十几人合伙承包了博山区山头镇窖广村100亩土地,5年产粮31万公斤,上交国家25万公斤,成为山头镇第一个交粮大户。利民赵灿朝走进荣城创业{一几年,自办朝阳机械厂,固定资产达千万元。

村民与外村人也和睦相处,深得周围人的赞许。1967年修杓山水库,1977年漫道村搬迁,改河造地,两个冬春,全村100多劳力出工,无私支援。

杓山前村重视文化教育,20世纪20年代村里就办有数家私塾,30年代初开始创立初级小学。当时先后由李兆林、赵灿瑞等人出任教师,该学校一直保持到1999年。是年小学才并入了漫道联小。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2002年,全村考取大中专学生计有14人。70年代初,村里成立的庄户剧团一度活跃在周围村庄。村人苏克修的书法颇有造诣,其楷书清逸俊秀,落落大方,所书“福”字,清丽灵异,书于影壁,深受欢迎,远近都争相向其索取。

村中1976年通电,1977年本地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落户张务善家。现在大多数人家都看上了彩色电视。1976年村民吃上自来水,截止目前已有111户安装了程控电话。三轮车已代替独轮小推车,普及率在70%以上,电视、电话的普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村民开阔了眼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杓山前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杓山前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

杓山前村周边行政区地图

济南乡镇街道地图

济南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