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李中荣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李中荣村位于莱城西北20公里、镇政府南5公里处。北隔汇河与东留村、西留村相望,西与寨里镇王大下、卞官庄接壤,北面是辛兴村,北面是郝中荣村。1160口人,耕地896亩。
李中荣村历史悠久。据《李氏家谱》载,明朝洪武初年,由冀州枣强野鹊窝移居此地。因与复兴寺比邻,寺中有佛祖、中庸等神像,冠之以李姓,取名为李中庸村,民国元年谐音为李中荣村。
李中荣李姓居多,还有郝、王两姓。早年有韩、焦、潘姓人家居住,韩、焦后裔无续,韩家地、焦家地、潘家湾地名延续至今。潘姓祖籍杨家镇。清朝康熙进士、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潘绍烈,在李中荣村建有两座四合院。潘绍烈和平处世,乐善好施,扶困济贫,在民间传为佳话。
从民国初至1945年,先后划归四区(鲁西),八区(寨里);1946年至1953年划归仪封区(三区)所辖;1958年10月归红旗公社;1960年4月归寨里人民公社;1964年5月1日,划归羊里公社;1984年属羊里办事处辛兴乡;1985年10月至今属羊里镇。
李中荣村,人才辈出,李永顺之子李心田,字仁甫,在泰安府乡试中名列第二,录为增生。他博学多才,仁厚宽容,工小楷,抄书若干卷,善榜书勒碑刻铭,吟咏风雅,风靡几世。丙子科举人卞西林于光绪十九年为李运田之母苏氏题写的匾额“松茂霜清”,遒劲有力,可谓书法精品。光绪初年李尚志聪颖过人,娴于辞令,12岁打官司,公堂胜诉,博得官民好评,至今传为佳话。光绪年间,文人李登丰善书法,精颜柳,俊雅丰润,气势开张,受到著名举人卞修秘的赞扬。清宣统年间至民国初年,李登赢、李天祥春暖杏林,救死扶伤,妇孺皆知。
1943年麻季(夏),李登岗、李树亭父子和李逢山、李长山四人,被万恶的日本强盗枪杀,血海深仇永世不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长会14岁就当了兵,李宝同、李荣生、李长贵、李长智壮烈牺牲。革命残疾军人李树栋,任抗日伏击小组组长,积极组织抗日力量,被汉0亓象德抓去,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获释后参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南征北战,屡获功章。后赴朝作战,双足冻伤,解甲还乡,为民理财,两袖清风。李富圣1947年入团,1956年入党,1961年至1978年任村支部书记。1968年至1971年任羊里公社革委委员、党委委员,1958年、1978年两次被评为省劳模,山东省五届、六届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
1963年至1978年李中荣科技队为省、地、县三级农科所承担科研项目上百个,培育小麦、玉米品种300万斤,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较大贡献。同时造就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如:王运生为泰安市农广校校长,-任和庄乡乡长。
1984年至1987年,农民教育连续三年评为泰安市第一名,曾获泰安市“发展农民教育,振兴农村经济”的匾额。莱芜县送课桌两套,图书千册,仪器百件。
李中荣村尊师重教,教育事业发达兴旺,建国以来,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41人,学士生2人,硕士生7人,博士生1人。
改革开放,使李中荣村旧貌换新颜。进入21世纪,李中荣村人民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将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李中荣村附近有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香山旅游区、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吉山黑鸡、高庄芹菜、莱芜白花丹参等特产,有顺香斋、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孟姜女文化传承故事、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蹉地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