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堡头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堡头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堡头村位于张村乡东南部,中次公路末端,东与阳城县次营、固隆相邻,北与阳城县的贾寨、原庄相连,全村面积约14平方公里,由8个自然庄组成,设4个村民小组,共有526口人,耕地总面积2940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其中男38名,女4名。2010年堡头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堡头村被授予“和谐村”称号。多年来,村党支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使各项农村工作均处在全乡的前列.
二、主要事迹
抗日战争爆发后,晋豫边游击支队司令员唐天际,在山西阳城以南王屋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他曾在堡头村老坪上召开万人军民大会组织人民抗日。自1941年开始,日军对张村乡堡头村连续“扫荡”,铁蹄所致,杀人盈野,庐舍为虚。除日军频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外,天灾又威胁着群众。这一年久旱少雨,粮食欠收,人民少吃无穿,天灾-,使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当时有个叫陈德厚的小学教师,在堡头村大庙东耳房的墙上写下了打油诗一首:
民国卅二年,旱的太可怜。
日寇常骚扰,土匪也凶险。
杀人又抢粮,挖洞挖的轩。
到处赶牛驴,烧房拿物件。
村村都抢穷,人民没家园。
白天躲日寇,夜宿在田野。
乞丐如穿梭,尸体摆路边。
难民到处有,穷苦不可言。
饿的两眼花,妻子难顾全。
这首文理不太通达的打油诗是对当时天灾-给人民带来痛苦的真实写照。为了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1942年春,经沁南县第二区委批准,由沁南抗日政府指导员刘哲(沁县人)同志到堡头村秘密发展党员,刘哲于1942年3月10日在张裕锋家介绍郑世泰、郑世奎、李应乾、张裕锋四人参加了中国0,于1942年11月组建了堡头村党支部,支部书记由郑世泰担任。党支部积极组织群众转移并和抗日政府组织地方武装进行反“扫荡”,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组建了武委会、各救会和儿童团。武委会组织了“青抗先”。他们配合正规部队积极开展反“扫荡”,在老岺上摧毁日寇炮楼一座,现旧址仍存。从此,日军不敢再来扫荡了。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查坏人,“青抗先”经常到外边开展游击战争。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上山开荒种地,再加上政府救济,初步解决了粮荒,饿死人的现象不再出现。0组织群总、领导群众战胜了天灾-,度过了难关,使堡头人民过上了比较安宁的生活。党支部还组织群众斗地主、分田地,实行土地改革,反0反霸,动员民兵参军支前,并不断发展壮大,到1948年已发展党员33名。
三、抗战期间革命烈士
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堡头村许多人都积极参与革命,建国前参政参军人数达到48人,占当时总人口的8%,其中在政府工作的16人,在军队的32人,随军西进、北上、南下,许多人在革命中牺牲。
杜日新:沁水县-干事,1921年出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圪陶河被日寇杀害。
刘凤瑞:十三旅三十九团排长,1920年出生,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在吕梁作战中牺牲。
王安正:十三旅十团连长,1926年出生,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曾荣立三等功,1947年在南渡黄河中牺牲牺牲于晋中战役。
刘银虎:沁南县堡头村村公所公安员,生平不详,1941年参加革命,1941年10月日军扫荡,牺牲于沁南县卧虎山。
张四明:沁南县北板桥村财粮主任,生年不详,1942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沁南县庄上村被日寇杀害。
李士旺:参战民兵,1941年在卧虎山被日寇杀害。
李国林:十三旅班长,1926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于云南前线。
杜海如:游击战牺牲。
谭洪文:十旅战士,1921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在平遥战斗中牺牲。
堡头村附近有湘峪古堡、沁水历山国家森林公园、柳氏民居、沁水示范牧场、沁水抗大太岳分校旧址、下川遗址等旅游景点,有沁水黄小米、沁水刺槐蜂蜜、沁水黑山羊、沁水黑木耳、七须黄花菜、沁水蜂蜜等特产,有柳氏清明祭祀习俗、土沃老花鼓、舜的传说、柳氏家族人生礼俗、元王高跷、祭祖习俗(沁水柳氏清明祭祖)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