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村简介
一、人口与土地
寺沟村共有665口人,268户,350个劳力,8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庄,33个党员,5个党小组,支委3人,村委4人。耕地面积1100亩,集体林地面积2万亩,村境总面积25平方公里。
二、位置与坐落
寺沟村位于东冶镇东南,阳济公路40公里处,村庄周围与两省、三县、七村相邻。南与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郭庄村相邻,东与济源市克井镇东滩村、瓮河村相邻,北与泽州县拴驴泉、石碑掌村相邻,西与东冶镇东庄村、田庄村、孤山村相邻。寺沟村原有30个自然庄,现居住人口的自然庄有寺沟庄、前沟庄、西沟庄、桑育沟庄、小沟庄、桥沟庄、南坡庄、东南坡庄、白土腰庄、草圪坨庄、麻地凹庄、东岭庄、段家岭庄、西岭庄、苇园岭庄、豹独岭庄、沙窑河庄、王庄、石场庄。无人居住的有黑水铺、葛所沟、南占、跌马掌、东沟岭、下沟、流水凹、下凹、石岔坑、神仙洞、二指岭。
三、环境与资源
寺沟村30个自然庄分别坐落在三山两河之间,三山是:北有驸马山,中有轿顶山,南有大岭头山。两河是:沁河、龙门河。沁河在寺沟村沙窑河、豹独岭、王庄、石场庄之间通过,河水常年不断,河中大小湖泊无数,常有外地游客来玩。河岸两边悬崖峭壁,山峰奇特,峡谷幽美,河边悬崖上有春秋战国时期韩王奶奶带兵马去济源轵城走水路留下的足迹。沁河南岸有神奇的黄龙洞、黄龙庙,庙中有着神奇的传说,驸马山和轿顶山坐落于沁河两岸,山峰高出河道700多米,两山有相连接的历史意义。大岭头山顶有一个韩王池和韩王墓,韩王池水常年不干,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韩王爷带人马去济源轵城走旱路在此处自杀留下的历史传说。龙门河在寺沟村的寺沟、草圪坨、麻地凹、南坡、东南坡等12个自然庄中间通过流往沁河,出口与济源市东滩村连接,龙门河在寺沟村境内通过总长达25公里,河两岸悬崖高度200米至500米高低不等,河道宽40米与80米不等,河道弯弯曲曲如同一条巨龙盘旋在山水之间,河边常有一群野猴在山崖上跳来跳去,河道半年有流水半年断流,是季节性流水。寺沟村出国大使时新仁前30年让寺沟村打坝蓄水、养殖、绕地旅游开发,可当时寺沟村穷,无能力实施。寺沟村林地面积包括集体和国有共有5万余亩,山上有上百种中药材和各种野果野茶。每逢农闲时群众上山采药材,每天能挣50元至80元。寺沟村还有丰富的白云石和氧化钙石资源,现在氧化钙石资源正逐步开采。
四、经济发展情况
寺沟村无集体企业,只有给阳南煤管站供水,每年村里收水电费6万元,部分群众依靠阳济路在寺沟村通过的优势,给车辆加水挣钱。目前寺沟村利用路边空闲地和寺沟村丰富的水资源办加水场30个,提水站4个,饭店1个,修理站1个,商店1个,解决了70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1个民营企业是“阳城县兴龙石灰岩矿和兴龙石灰厂”,这个年产10万吨石灰岩石的项目,能解决寺沟村劳动力60多人,解决20多部车辆的运输问题。寺沟村有养土蜂10户300多箱,养羊2户200多只,其余的群众靠种地养蚕、上山采药材谋生。寺沟村2010年经济总收入64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808元。
五、村情状况
寺沟村1996年前村委办公在一个古庙里,1997年阳济路修通后搬迁到桥沟,投资26万元修建办公楼三层上下36间,群众陆续向阳济路边搬迁100余户,在路边做生意。1999年至2002年全村农民共同努力义务修通了南北翻河过崖的交通便道,2002年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扬程200米高的提水工程,解决了路边近300口人的吃水问题,2003年投资20万元修建了二层楼小学上下20间,解决了寺沟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2005年投资15万元对村委楼、学校前后院进行了绿化硬化,新建篮球场二个,农民文化广场一个,购置了健身器材十五套。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打通了6个自然庄15公里的水泥路。2010年投资15万元对关帝庙和村委楼进行改造维修。目前寺沟村七个自然庄通了水泥路,其余12个自然庄还是土路。寺沟村因村庄坐落分散,所以有一半人能享受到有线电视、电话和移动联通网络,但仍有一半人还享受不到阳城电视通迅等基本生活措施的保障;一半人吃上了自来水,一半人还是挑水或是没水,靠旱井蓄水来维持生活。全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寺沟村现有幼儿园1所,农家店1个,卫生所1个,篮球场2个,农民文化广场1个,图书室1个,老年活动室1个,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寺沟村面积大,地形奇特,山高、沟深、林多、河多、风景多、神话传说多、土特产多、山药材多,资源多,是休闲、登山、游乐、观光的好去处,希有钱单位和个人前来投资。
南寺沟村附近有皇城相府、郭峪古城、天官王府旅游区、蟒河自然保护区、阳城海会寺、孙文龙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阳城山茱萸、阳城花椒、阳城桑葚、阳城蚕茧、析城山小米、山西山萸等特产,有皇城重阳习俗、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阳城犁镜浇铸技艺、阳城桑蚕习俗、阳城道情、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