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夏朝时期的杞国曾在这里建都立国长达1000余年。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强县排行榜出炉,杞县位列第95。
2021年6月,杞县入选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杞县人口数量为93.2万人,位列开封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22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02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杞县上榜。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杞县入选。
2020年6月,杞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3月,杞县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丰厚,历代名人辈出。古有商代名相伊尹,汉朝著名谋士郦食其,东汉洛阳令董宣和著名文学家蔡邕、蔡文姬等历史名流。近代有原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等知名人士。杞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现有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孔庙大成殿、抚辰楼、文昌祠、天帝、庙,水东烈士陵园等。
杞县的经度:114.8度,纬度:34.5度,地处豫东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降水量722毫米,无霜期210~214天。
杞县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是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区,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是国家粮棉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属小麦、棉花、肉类、油料全国百强县,是国家瘦肉型猪、板山羊生产和出口基地县。近年来,杞县围绕兴县富民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经比例已达到4∶6,复种指数达2.2。现已建成45万亩大蒜、25万亩辣椒、25万亩花生、6万亩菜花、4万亩芦笋和100万袋规模的香菇生产基地;建成23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2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培育了方圆制革公司、家家福面粉厂、联富食品厂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十强县”。2000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该县农产品“金杞牌”商标。大蒜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02年5月,“金杞”牌大蒜经国家质检局审核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志认证的蒜类产品。2002年12月,经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鉴定,杞县“金杞”牌大蒜为无公害产品。2003年3月,“金杞牌“大蒜产品被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2004年2月,杞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朝来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杞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兴建的集研发、蒜种培育、深加工、销售、检测、示范带动于一体的杞县大蒜产业城即将开工建设!
“中国大蒜之乡”河南省杞县苏木乡简介
苏木乡位于杞县中部,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54889亩,辖42个自然村,分为27个村民委员会,166个村民小组,9306户,总人口43173人。北距县城12.5公里,豫04省道西接新郑机场仅70公里,东连京九铁路、商丘市区55公里,距古都开封40公里,朝杞地方铁路霸占乡而过,杞县至于镇公路纵贯南北。
国际市场的“超市蒜”、“礼品蒜”大部分来源于苏木,大蒜交易市场内拥有店铺500余家,年成产量11万吨,交易额1.2亿元,成为全国大蒜四大集散地之一,“全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被誉为“大蒜之乡”。投资1800万元建造的30座冷库,可对2.8万吨大蒜进行保鲜储存,建成的22座蒜片加工厂可对2000吨大蒜进行深加工,年产优质蒜片500余吨。
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沿豫04省道(S325)两侧开发已达2.5公里,厅堂、店铺、楼院、馆所鳞次栉比,街道宽敝。全国联网电话举目可见。高中档出租车呼之即来,从事大蒜经营、储存、中转、交易等经商活动的十分方便,是你理想的求财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