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前路村入选浙江省第三批未来乡村创建村名单。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前路村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茭白)。
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前路村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前路村被命名为2019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名单公布,前路村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2019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名单公布,前路村榜上有名。
2019年4月,前路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3月,浙江省林业局公布2018年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名单,前路村上榜。
【前路村】以驻地村得名,于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原前路、梅树岙、黄坛、马飞岭、西散、上胡、下胡、陈坑、乌弄、后青合并组成前路村。地理呈扇形,前路村位于扇末端部,面积20.4平方公里,人口4558人,1766户。主产茭白、茶叶、水蜜桃。前路乡政府驻地,有乡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农村信用合作社,有建于清道光十二年的石拱“慕义桥”,省级保护文物。
前路面积约3.2平方公里。设11个村民小组,辖前路、真君畈两个自然村。441户,1233人。耕地557亩,主种茭白,独创单季茭白双季栽培技术比较有名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林地3086亩。产茶叶、茭白面积500亩,油茶、水蜜桃面积550亩。有乡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院、是乡政府所在地。村头有清道光十二年建的石拱桥称“慕义桥”。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是革命老区。
真君畈又称庙湾。解放以来一直由前路村所辖。在前路南1公里山岙。海拔240米。点状聚落。多叶姓。通公路。32户,106人。主产茭白、水蜜桃。
梅树岙相传从前此山岙多梅树而得名。2010年12月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在前路西南1.8公里山岙。海拔304米。点状聚落。202户,514人。多麻姓。通公路。主产茶叶。
杨庄村以姓名。解放初期以来,一直由梅树岙所辖,属梅树岙一个村民小组。在梅树岙东侧山岙。海拔290米。点状聚落。56户,182人。多杨姓。通公路。主产茶叶,面积540亩。沸石矿产丰富。
黄坛据传,从前村旁山上多长叫“黄檀”的乔木,原村亦名“黄檀”。后以同音“黄坛”相沿成习。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在前路西南3.6公里山腰。海拔433米。点状聚落。多麻姓。通公路、自来水。多古名树600年以上的“红豆杉”是全县最多,人口458人,184户。主产水蜜桃、麦梨。山林面积2628亩、水蜜桃基地1000亩、油菜基地300亩,黄坛独门技术“筲箕”在壶镇很有名气,是属家传、祖传、师传,至今其技术现尚未外传,已批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历史流传罗汉班150余年了。
马飞岭村因山名。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在前路南4.1公里山腰。海拔600多米。块状聚落。多饶、姜姓。面积约0.7平方公里。设1个村民小组,53户,134人。耕地79亩,主种水稻、西瓜。林地804亩。产毛竹,2007年通公路、电话。2009年通水泥路。
西散原在前路东南2.5公里山坳。海拔427米。块状聚落。180户,427人。多陆姓。耕地230亩,主种水稻。林地2172亩。产茶叶、杨梅。系革命老区。有传统手工扎扫帚副业。2010年全部搬迁至赤沙岭,主产扫帚在邻近县市很有名气,它的大方美观、灵巧、牢靠、耐用是少见,是家庭传承,领友互学访学的民间手工技艺,2009年已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赤沙岭脚因地处叫“赤沙岭”山道而得名。自从改革开放后,有部分村民自发下山落脚此地居住,后经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协助下,于2010年原居住西散村村民全部整体搬迁此地居住。同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合并到前路村,设称西散自然村。在前路东南1.5公里山脚。海拔280米。块状聚落。180户,427人。多陆姓。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等。有手工扎扫帚副业。赤沙岭实则西散。
下胡在前路东南2.6公里山坳。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溪滩、庙口两个自然村,设1个村民小组,76户,224人。耕地125亩,主种茭白。林地1659亩。主产毛竹。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系革命老区。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
溪滩以村处由山涧冲积而成的小块坦地而得名。在前路南2.6公里山坳。海拔290米。点状聚落。55户,165人。多叶姓。通公路、自来水。种茭白、水蜜桃,产毛竹。
庙口以村口有一庙宇而得名。解放以来一直隶属下胡管理。在溪滩东南侧山沟。海拔300米。点状聚落。19户,49人。多吕、胡姓。通公路。种茭白、水蜜桃,产毛竹。
上胡在前路东南3.4公里山沟。海拔340米。块状聚落。128户,343人。耕地211亩,主种西瓜。林地3276亩。主产毛竹、油茶、茶叶、蚕桑。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系革命老区。
富塘以村旁有口池塘,为群众用水之源而得名。富塘实则上胡。
陈坑村以山涧名。在前路东南6公里,面积约1.7平方公里。设3个村民小组,辖陈坑、黄龙两个自然村。143户,364人。耕地159亩,林地1843亩。主产毛竹、笋、茶叶、蚕桑。有据板厂。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装有自来水。系革命老区。现居人口不多。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
黄垅始居时仅盖一草铺,称为“麻雀窝营”。发展成村后,经“堪舆”者改为今名。解放以来,一直由陈坑村所辖。在陈坑西北1公里山沟。海拔350米。块状聚落。13户,36人。通公路,现居人口不多。
乌弄因坐落山间凹地,村周山上林木茂盛,阴深幽邃,故名乌弄。在前路东南3.6公里山腰。海拔445米。设3个村民小组,165户,405人,耕地192亩,产茭白、茶叶面积415亩、水蜜桃面积150亩。点状聚落。多杜姓。通公路。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
后青在前路东1.9公里山岙。海拔361米。点状聚落。多应、杨姓。于1995年起通公路、有线电视、电话。设10个村民小组,170户,497人。耕地248亩,林地1216亩。产茶叶面积390亩、水蜜桃690亩。系革命老区。2010年12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改设为自然村。
前路村附近有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河阳古民居、缙云县博物馆、缙云阁、铁城、朱潭山等旅游景点,有缙云黄花菜、缙云茭白、缙云土面、缙云黄茶、缙云麻鸭、仙都笋峰茶等特产,有上宕功夫、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庙会(张山寨七七会)、黄帝祭典(缙云轩辕祭典)、缙云迎罗汉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