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介绍

地名由来:北宋淳化五年(994)设崇安县,取崇地安宁之意;1989年设市,以武夷山得名;据《异仙录》:始皇二年有神仙降于此山,自称武夷”山因此得名;另说长寿老翁彭祖隐于此山生有二子,长曰武,次曰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导洪水,后人为纪念而命名武夷山。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名单发布,武夷山市入围。

2022年8月,武夷山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8月,武夷山市入围2021年度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综合水平百强县。

2022年8月,武夷山市入围2022年“两山”发展百强县,排名第24。

2022年6月,武夷山市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列第34。

2021年11月,武夷山市上榜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2021年10月,武夷山市上榜2021中国康养百佳县市第2名。

2021年10月,武夷山市上榜2021年度“三茶统筹”先行县域。

2021年10月,武夷山市上榜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的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闽北方言和国语。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鉴于武夷山市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美景简介】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由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加之重力崩塌、雨水侵蚀、风化剥落的综合作用,使山体发生奇特变化: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因地热氧化而显红褐,山形因挤压而倾东。它是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者。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就武夷山的景观而言,则是神似居多,似乎更加耐人品味。

武夷的灵性在于水。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其中,最具0的莫过于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

武夷山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子理学在武夷山孕育、形成、发展。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

武夷山风景区还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特别是这里盛产的香浓、味醇的武夷岩茶,以其“药饮兼具”的功效,名扬四海。

历史沿革:

秦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

汉建安十年(205),属建平县;唐贞观元年丁亥(627)划建平县西北乡在吴屯设置新丰乡。

唐垂拱四年戊子(688)建平县改为建阳县,时任台州判官的彭汉“诣阙上书”,请以所居乡(建阳县新丰乡)改为温岭镇,治所依旧。

闽永隆三年辛丑(941)闽王王曦批复升温岭镇崇安场,为副县级,直隶建州,治所迁崇安,以“崇地安宁”得名。

宋淳化五年(994),崇安场升崇安县,属建宁军。

咸平元年(998),建阳所管辖的上梅、下梅、会仙、将村、周村、黄村6里划归崇安县。

元丰五年(1082),建阳所管辖的从政、籍溪、五夫、建平、丰阳、节和、长平7里,划归崇安县。

全县辖城坊和东、南、西、北4乡19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宁军改为建宁府,属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属建宁府。

至清康熙年间,沿袭宋制,仅东乡的从政、籍溪并为从籍里。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全县除城坊外,四乡划为武泰、新塘、武夷、上仁义、新丰、下仁义、开耀、崇政8乡,下设19里89图。

民国2年(1913年),崇安县属北路道,次年属建安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直属福建省。

民国19年(1930年)5月,建立崇安县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的管辖区域一度扩至建阳、浦城和江西上铙县、广丰县部分地区,并析出岚谷乡齐白一带与浦城县部分毗邻地区合并成立崇浦县。

民国22年(1933年)“福建事变”,属延建省。

民国23年(1934年)7月,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年),全县划分为9个区,辖109保,1277甲,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25年(1936年),全县划为4区16乡(镇),下辖112保、1027甲。

民国31年(1942年)7月,保留屏山区,撤销其余各区。

民国32年(1943年),撤销黄柏、大将两乡;合并白水、双梅两乡为白梅乡,合并兴田、文仙两乡为兴文镇,合并岚谷、黎口两乡为黎谷乡;全县辖1个区、3个镇、8个乡。

民国36年(1947年)5月,撤销屏山区。

1949年5月9日解放后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4月,第一专区改为建瓯专区,属建瓯专区;1950年9月,建瓯专署迁址建阳,改称建阳专区,属建阳专区;1951年1月,全县划为6个区39个乡。

1952年9月,从第五区中划出岚谷为第六区,原第六区改为第七区。

1954年8月,以数序为区名的各区改为城关、星村、兴田、五夫、吴屯、岚谷和洋庄区,缩小乡划范围。

调整后,全县下辖7区2镇77个乡。

是年,五夫区的澄溪乡划归建阳县。

1956年6月,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属南平专区。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简称公社)化,全县划为曙光公社(包括原城关、武夷、洋庄3个区)、乐园公社(原五夫区)、卫星公社(原兴田区)、红旗公社(原星村区)、幸福公社(包括原吴屯、岚谷两个区)等5个公社。

1960年,5个公社缩小,公社名称改用地名,至1961年底,全县辖城关、武夷、洋庄、星村、兴田、五夫、吴屯、岚谷8个公社。

1970年9月,南平地区行署迁址建阳,改称建阳地区;属建阳地区。

1972年,析出城关公社的厅下大队、武夷公社的荷墩大队和五夫公社的下阳、上梅、金竹、茶景、里江、岭山6个大队成立下阳公社。

1981年,撤销城关公社,成立崇城镇,原城关公社郊区成立溪东公社。

1984年6月,改公社为乡(崇城镇除外),改大队为村。

1985年8月,撤销星村乡,设立星村镇。

1989年1月,建阳地区行署迁址南平,更名为南平地区,属南平地区。

1989年8月,经民政部批准,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管辖范围不变。

同年12月,兴田乡、五夫乡改镇,下阳乡改为上梅乡。

1994年5月,撤销武夷乡,设立武夷镇。

1995年1月,南平地区改为南平市,属南平市。

武夷山市周边行政区地图

南平乡镇街道地图

南平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