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痕镇介绍

地名由来:取“碧玉无痕、净洁无瑕”之意命名。

2021年4月,碧痕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碧痕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碧痕镇地处晴隆县西南面,距县府所在地约27公里,全镇总辖区面积97多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1.86万亩(其中,旱地面积1.18万亩,田地6830余亩),全镇辖8个行政村,66个村民组,总人口1.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68万人,占镇总人口的97%),我镇人口耕地少,平均每人仅有耕地0.93亩,必须要有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镇资源丰富,有天然的溶洞2000多处可开发作旅游景点的有300多处,

碧痕镇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主要的几种有煤、锑、金、铜、铁等)。这些矿产资源还有待开发,我镇农户的整体生活水平偏低,据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全镇人口年终收入低于425元以下有2.04万人,年均人收入低于625元以下有8310余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0%,因此,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我镇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接轨,我们不仅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素质,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要靠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吸纳大量的科技人才、争取多方的支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开发蕴藏的矿产资源,发展农、林、牧、渔业,作为增加经济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渠道。

".

明代初叶,碧痕镇为安南卫在南部设置的三营五寨之一的必黑寨,为陇姓土司的领地。清代曾一度在该地设营驻兵,称必黑营。该营都司为讨吉利,以必黑二字的谐音,取碧玉无痕、净洁无瑕之意,谓之碧痕营,碧痕一名始定,隶属安仁里。民国初年,里的建制寻废。1932年3月,县始作行政区划为6区1镇10乡,设置碧痕乡,属第五区辖,区公所驻碧痕营。1941年调整行政区划,碧痕乡为第三区辖。1950年4月2日成立晴隆县人民政府,随即调整行政区划为3区1镇10乡,碧痕乡隶属第一区。1958年改设碧痕管理区,隶闻风公社。1963年撤管理区设碧痕人民公公社,隶属碧痕区。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称谓,复置碧痕乡,仍隶碧痕区。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将箐口乡与碧痕乡合并建碧痕镇,镇人民政府驻碧痕营。

历史沿革:

明初时期,为安南卫必黑寨,彝族陇姓土司领地。

清朝时期,曾一度在该地设营驻兵,称必黑营,后改为碧痕营,属安仁里。

民国元年(1912年),废里建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置碧痕乡,属第五区,区公所驻碧痕营。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第三区。

1950年4月,碧痕乡属第一区。

1958年,改设碧痕管理区。

1963年,设碧痕公社,属碧痕区。

1984年,复置碧痕乡,仍隶碧痕区。

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誓口乡与碧痕乡合并建碧痕镇。

碧痕镇周边行政区地图

黔西南州乡镇街道地图

黔西南州社区/村地图

谷歌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3 谷歌地图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谷歌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卫星地图在线查询服务,包括局部详细的实景卫星地图,地图资料涵盖了全国350个城市地区,可放大查看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及三维地图信息。